她是央視【百家講壇】的主講人
『美女教授』楊雨著【魂兮歸來】 召喚屈原精神的回歸 她是中南大學著名的『美女教授』,她是央視【百家講壇】的主講人,從『俠骨柔情陸放翁』,到『納蘭心事有誰知』,再到『端午時節話屈原』,楊雨以其獨到的見解為觀眾解讀了文學史上極為重要的三位人物。 明日上午,楊雨將攜其新作【魂兮歸來】到中原圖書大廈與綠城讀者見面並簽名售書。昨日下午,記者對其進行了專訪,再次聆聽她對屈原及其作品別具風格的解讀。同時,請她談了對『重讀經典』、『重拾傳統文化』的看法。 鄭州晚報記者 蘇瑜 文/圖 A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懂女人』的男人 【魂兮歸來】一書是根據楊雨在【百家講壇】所做系列講座的講稿整理潤色而成。 全書共分十五講,詳細講述了作為浪漫文學始祖、愛國思想先驅、香草美人情意、正道直行精神代表的屈原的一生。同時,作者進一步闡述了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懂女人』的男人、第一個『懂自己』的詩人、第一個懂美愛美的文人、第一個『穿越』詩人,發前人所未發,對於人們全面了解作為『中國文學家的老祖宗』的屈原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作為一名地道湘女,生活在屈原自沉之地的楊雨對屈原有着獨特情懷,曾無數次在屈子祠前駐足,在汨羅江畔沉吟,在龍舟號子中感受楚人追懷屈原的情懷。 『之所以說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懂女人的男人,是因為他作品中對女性心理的描寫達到了傳神的地步,尤其是【九歌・山鬼】中對一個女子約會一個男子的心理變化過程的描述,其細膩的程度、刻畫的深度,在此之前沒有第二人。』楊雨笑言。 屈原是『穿越』的鼻祖 『在屈原之前,中國的文學作品有很多,比如【詩經】。但是【詩經】中305篇作品並非出自一人之手,而且作者多為無名氏。而屈原不但創造了一種新的文體――楚辭,還用這種文體創作了大量水平極高的作品。這樣同一種文體的成規模表達,使屈原成為我國第一位文學專家。』 楊雨說,了解屈原作品的人會發現,他的敘述常常在古代與當代之間來迴轉換,讓人目不暇接,可稱得上是『穿越』的鼻祖了。 從古至今,像屈原一樣有政治理想的文人不在少數,比如屈原、東方朔、王安石等。他們為時代提供了進步的思想,為政治變革積累了經驗和教訓,讓後人可以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前進。但是,這些人的結局往往並不美好。 『也許屈原一心效忠的楚懷王只是把他當做文人來欣賞,但是出身貴族的屈原不願只做一介文人,對國家本能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他無法放棄理想。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這是屈原對國家和時代的良心,是他的偉大之處,也是他一生的悲劇所在。』 C 重讀經典,讓歷史照進現實 『近幾年掀起了重讀經典的熱潮,各種新穎的解說也層出不窮。在我看來,經典的魅力就在於各個時代都能夠以各自的方式解讀,可以新解,但是要尊重客觀事實。我讀屈原,總要將自己的知識融合進去,把自己放在跟屈原一體的位置去體會其中的深意,然後再用當代人的想法解讀。這樣才能讀進去,再讀出來。』楊雨說,她沒有陸游、納蘭、屈原等人的才情與學識,但她可以與他們有同樣的情感體驗。所以,將心比心是她講活這些人物的法寶。 『屈原的精神對現實有指導意義,即使全世界都背叛了良心和清白,至少我們還有屈原,他是這個民族最後的良心和清白。』當代世界其實也像是一個大的戰國,雖然中國愛好和平,但還是有很多國家在爭奪資源,各種價值觀的碰撞衝突也愈加明顯,所以我們不能一刻沒有憂患意識。此外屈原那種強烈希望用有限的生命全情投入的做一件事的態度,也很具當代意義。 『提到屈原,不能不說端午節。雖然端午節並不發端於屈原,但是有了屈原,端午節的非遺就非中國莫屬了。』楊雨說,不僅僅是民俗問題,中國普遍有一個反傳統的傾向。很多人錯誤地以為只有拋棄傳統,才能趕上全球化步伐。其實綜觀世界,哪個文化強國不是堅持了本國文化個性的?中國想要成為文化強國,首先要有文化自信,要認識到傳統文化的美,但是現在很多國人還意識不到這一點,這是文化研究者最為憂慮的地方。 『傳統文化是立身之根本,端午節面臨的尷尬是傳統文化尷尬的折射。拋棄了傳統,我們還剩下什麼?全球華人的凝聚力來自於共同的文化符號,否則就是一盤散沙。反傳統就是反自己!』 D 文化之根在中原 今年1月,楊雨受邀來到鄭州,做了主題為【中原文化與楚文化的淵源】的講座,其對中原文化的理解讓鄭州聽眾很受啟發,她率性卻又溫文爾雅的演講風格受到歡迎。所以此次簽售,鄭州成為繼北京、天津之後的第三站。 楊雨說,中原是個好地方,歷史厚重,有很多她想去的地方,目前她只去過鄭州、洛陽和開封,將來有機會,她會親身感受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與名勝古蹟。 『學者埋首研究固然必要,但是不能不顧大眾需求。其實我們迎合大眾的只是形式,內容上我並沒有放棄自己。古代詩詞並不是陽春白雪,我在努力做一個會講故事的人,在不灌輸價值標準的同時讓大家讀懂我的觀點。』楊雨說,她的專業是古文學,接下來的講座仍然會在自己熟悉的圈子裡。但可能不是一個人,有可能是一個話題,而中原,是有很多這樣素材的。 來源:鄭州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