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哈尼梯田,歷時十餘載追尋『世界夢』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3-6-24 16:32| 發布者: 濟世| 查看: 1528| 評論: 0|來自: 新華網

摘要:  新華網昆明6月22日電(記者 李萌)22日,中國雲南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西南的哀牢山深處,有着千餘年歷史的哈尼梯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過去十多年的申 ...

 新華網昆明6月22日電(記者 李萌)22日,中國雲南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西南的哀牢山深處,有着千餘年歷史的哈尼梯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過去十多年的申遺之路上,這片被譽為『大地雕刻』的農耕文明印記面臨着生態文化保護壓力,更承載着一個地區的發展夢想。

 據云南省元陽縣哈尼梯田管理局介紹,紅河哈尼梯田規模最大最集中的三個片區都在元陽縣,包括老虎嘴、壩達、多依樹。而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區的面積達16603.22公頃,緩衝區面積為29501.01公頃,集中體現了哈尼農耕文化景觀的特點。

 記者21日來到紅河州元陽縣箐口村,這裡地處元陽梯田核心保護區,全村240戶村民,屬於新街鎮土鍋寨村委會,是最早為外界所熟悉的村落之一。

記者看到,村民都蓋上了結實寬敞的磚房,全部按照哈尼族的傳統民居樣式建造,淺黃色的牆壁,屋頂保留了茅草搭的『蘑菇頂』,村裡的道路也都進行了硬化,還按照哈尼傳統習俗建設了祭祀房和廣場等文化設施,處處洋溢着濃郁的哈尼文化風情。

 40歲的盧世華是最早開起『農家樂』的村民之一,十多年前他家生活還十分困難。盧世華說,以前村里都是又矮又黑的土坯房,一下雨都是爛泥路,『那時全家人就靠4畝多水田,糧食剛剛夠吃飽肚子,除了外出打工掙錢外,沒有別的收入。』

盧世華對記者說,開始搞申遺以後,來村子裡的人越來越多,他就搞了個小餐廳,做些農家飯給大家吃,後來又搞起了住宿,現在一年的收入能達到十五六萬元。『現在每年都得接待一千多人,記得第一個來我這兒住宿的外國人是個法國人,現在全世界各地的都來了。』

 據介紹,在紅河哈尼梯田申遺核心區範圍內有82個村寨,緩衝區範圍內有150多個村寨。世博元陽哈尼梯田文化旅遊開發公司董事長唐輝說:『文化遺產是人與自然互動的結果,是相互依存的,只有推動哈尼傳統文化得到發展,哈尼族群眾生活得到發展,紅河哈尼梯田這個珍貴的遺產才能長久存在下去。』

 土鍋寨村委會黨總支書記李學告訴記者,2001年前後,村里在縣裡支持下開始搞申遺保護建設,這些年村子保護建設至少投入了1000多萬元,都是各級部門優先支持的,不光基礎設施得了很大改善,村民的精神面貌也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老百姓見了外面的人都不敢說話,現在不一樣了,生活好了,群眾保護梯田和哈尼文化的意識也越來越強了,面對外面的世界我們也更自信了。』

據元陽縣副縣長李世華介紹,哈尼梯田經歷了漫長的申遺之路。上世紀90年代,就有專家提出將哈尼梯田申報為世界遺產。2001年,紅河州正式成立『申報世界遺產領導小組辦公室』,全面開始了申遺工作。隨後,在2004年、2006年,哈尼梯田都進入了中國政府的申遺預備清單。直到2013年,『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項目進入『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評審投票,這中間已經歷了13年。

李世華表示,紅河哈尼梯田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尤其是元陽梯田最為典型,在過去十多年的申遺之路上,為保證遺產區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各部門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從2002年到2012年全縣植樹造林29萬餘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7%,形成一座『天然水庫』。其次,出台多項法規條例,成立了專門的保護管理部門,各鄉村也都簽訂了保護梯田責任書。在旅遊產業發展中,僅最低限度開發滿足遊客基本需求的功能設施,把保護梯田賴以存在的生態環境和原生態文化放在第一位。

談到未來哈尼梯田的保護和發展,李世華說,將積極面對未來各方面的挑戰。『除了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外,將努力解決好哈尼文化的傳承問題,現在一些年輕人都喜歡熱鬧的世界,去外面打工,很多已經不會種梯田了,不願意學哈尼族的傳統手藝。』

 唐輝表示,在未來的開發保護中,我們將圍繞着哈尼梯田文化這個核心,謹慎地選擇項目和建設方式,最大程度地促進哈尼文化和群眾生活的發展。


來源:新華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