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天池、哈尼梯田申遺成功,考驗才剛開始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3-6-24 17:05| 發布者: 真衣| 查看: 1515| 評論: 0|來自: 人民日報

摘要: 哈尼梯田、新疆天池申遺成功,讓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升至45處,超過西班牙、居世界第二。但是,增長的不僅是遺產數量,還有管理風險:雲南麗江古城火災,哈尼梯田在申遺關鍵時期遭遇外來物種小龍蝦的威脅,這些警告正 ...
哈尼梯田、新疆天池申遺成功,讓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升至45處,超過西班牙、居世界第二。但是,增長的不僅是遺產數量,還有管理風險:雲南麗江古城火災,哈尼梯田在申遺關鍵時期遭遇外來物種小龍蝦的威脅,這些警告正在讓中國把目光投向申遺之後:如何處理保護和開發的關係?出現問題之後怎麼問責? 


  這種意識不僅體現於輿論,也貫穿了申遺的整個過程。正如本次哈尼梯田的申請者所強調的,申遺本身就是一次宣傳教育、促進法制的過程。哈尼梯田申遺籌備了13年,對內,提煉、豐富了遺產價值;於外,構建、完善了管理保護機制。


  13年的申報歷程,讓哈尼梯田的申請者確信,只有獲得申遺利益相關方的支持,才能上下一心。在申遺過程中,不管是對哈尼梯田紅米產品的開發銷售,還是民居修繕以獎代補政策的探索,它的受惠者永遠少不了當地百姓。當地政府把申遺和給老百姓帶來實惠的目標緊緊結合起來,把實現世界遺產保護、人居生態環境保護、民眾收入提高和旅遊設施改善等多方面的共贏作爲統籌的總體目標,如此,一來避免申遺之後遺產『孤懸』,二來按照源於生活、承於歷史的梯田在生態圈中的原有形象描摹,給予了哈尼梯田最本真、最生活的面貌。


  在我國,世界遺產作爲政績而非文化、用於開發多於保護的現狀仍然時有發生,決定遺產命運的不是歷史文化價值卻是行政訴求的偏頗觀念以及市場。遺產保護,我們期待建立更爲合理而有效的法律和管理體系。申遺之後,才是考驗的開始。
來源:人民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