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潮州市舉行。這個會議上發表的一篇論文,揭開了關於流傳千百年的潮版【三字經】作者之謎――一本清光緒年間古本明確刊明此書作者『韓夫子』,這也成了學界目前唯一找到的直接證據。
花幾十元淘來珍貴古書 『顧潮州兒童誦習之本,則分上下兩行,上行載王等之書;下則別有【三字經】者,爲南北誦本所無……凡二百十句,都六百三十言。皆取經書成語,貫串成編,文極淵博可味。』潮學大師饒宗頤在【潮州志・藝文志】・【三字經】目考究時寫道:『相傳此經爲趙天水先生德所輯。然無確證,謹志於此。』 在潮汕地區廣爲流傳的童蒙訓學潮版【三字經】的作者之謎,國際潮學大師饒宗頤也無以定論。然而,汕頭市社科聯主席陳漢初在路邊舊書攤上淘到的一本古書上,卻找到了答案。 『我在一個舊書攤上看到這本書,書原來可能被放在鍋灶上面的籃子裡,(因此)書的前後封皮都被熏得黑乎乎的,還有油。我仔細看作者,看到「韓夫子」三個字,把我嚇了一跳。』陳漢初昨日對本報記者說。 『我花了幾十塊錢把它買下來了。』陳漢初淘到的這本書,是清代光緒乙酉年(1885年)鐫、版藏潮陽南桂坊東壁齋的【大三元經】(也即潮版【三字經】),封面明確刊明:『韓夫子著』。 韓夫子,是潮汕人對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尊稱。在距今1190年前,韓愈曾經蒞潮爲官。這個發現,讓陳漢初本人也感到吃驚。經過對現存的潮版【三字經】的反覆比較分析,陳漢初認定這本珍貴的線裝古書與其他流傳的潮版【三字經】版本一致。『上面寫明了作者,成爲潮版【三字經】作者定論的唯一直接證據。』陳漢初說。 韓愈爲何會寫【三字經】? 韓愈【大三元經】,早於相傳爲宋代王應麟編撰、流傳於全國的【三字經】一個朝代,並流行於潮汕地區。可韓愈不會說潮汕話,爲何會爲潮汕人寫下【三字經】? 『韓愈只在潮州爲官八個月,他寫下這個【三字經】的時候,估計是不懂潮州話的。但是那個時候的語言差別並不大,像現在的唐詩給潮州人用潮州話讀,還是非常押韻的。』陳漢初介紹說。 至於此書可能的來歷,陳漢初考證後認爲:『韓愈治潮,舉趙德爲士子師。趙德請大文豪韓愈寫一童蒙誦讀的【三字經】供潮人士子習讀,是自然而然的事。然因該經只集群經成語,述而不作,這在韓夫子看來,也只是「小菜一碟」,故不署其名。所以,自唐憲宗元和十四年以來,盛行於潮汕士子中的【大三元經】,知其真正作者者甚少。故韓愈此作便散軼於潮汕民間。』 來源:廣州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