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這是一個忙碌的時代,幾乎每個人都不得不如螻蟻般勞碌奔波而不得歇,『偷得浮生半日閒』顯得奢侈而遙遠。但是,如果願意讀書,時間應該總能擠出,歐陽修在『馬上、枕上、廁上』就能作文,我們爲何不能像擠海綿水一樣擠時間讀書?也許,讀書不是沒有時間,而是沒有興致、決心和毅力。 也有人說,好書太少,值得研讀的精品更是匱乏,把有限的時間浪費在口水書上不啻於虛擲生命。誠然,儘管我們已是出版大國,但絕非出版強國,遍觀當前書市,垃圾圖書讓人不忍卒讀。且不說那些無聊而無趣的勵志書,也不說那些教你奸詐處世的權謀書,即便社科人文類圖書,又有幾本能讓人醍醐灌頂,具有『千年暗室,一燈即明』的思想深度? 當然,書價昂貴,公共圖書館過少,也成不少人不讀書、難讀書的口實。昂貴的書價確實是一個現實存在的問題,讓一些低收入者望而卻步,精神食糧也不是隨便就能享受得到的。至於公共圖書館少,更是不爭事實。據稱以色列平均4500人就擁有一座圖書館,人均擁有圖書館數量居世界第一,以色列人均讀書多,與其擁有諸多的圖書館密切相關。而我國的圖書館不僅少,而且許多還成了擺設,比如爲數不少的縣級圖書館,藏書不足,名存實亡。 此外還有人稱,閱讀傳統圖書少並不代表讀書就少,因爲網絡閱讀更加流行。誠然,在電子書風生水起的當下,不閱讀傳統書籍並不可怕,有的人即便一年不買一本書也不代表他就沒有讀書。但也應看到,網絡閱讀多是淺閱讀、泛閱讀,不利於形成深刻體驗;而且多是碎片化、瀏覽式閱讀,因其隨意性和跳躍性而很難達到系統和深入。 『讀書關係到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和修養,關係到一個民族的素質,關係到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一個不讀書的人是沒有前途的,一個不讀書的民族也是沒有前途的。』面對每年人均讀書4.5本的現狀,我們也許不必過於焦慮,而應該找出問題所在,然後對症下藥,而不是一味撻伐國人的閱讀趣味。 王石川 來源:人民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