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獎成果(1項)
【中華大藏經】(藏文)對勘本由國家投巨資,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成立大藏經對勘局,歷20餘年,對勘出版【中華大藏經】藏文本。【大藏經】對勘本分【甘珠爾】(佛語部)、【丹珠爾】(論述部)兩大部,共232卷,其中【甘珠爾】108卷、【丹珠爾】124卷,收錄經典4570部。包括顯、密、經、律的佛教原始經典,哲學、邏輯、文學、語言、藝術、天文、歷算、醫藥和建築等大小五明學科,集藏文化之大成。 藏文【大藏經】卷帙浩繁,版本眾多,【中華大藏經】(藏文)對勘本對照其他版本,對勘不同版本的字、詞、句、段、節、章的不同譯法、闕文和衍文而成。 一等獎 1.【道歌源流】端智嘉著。本書首次系統論述藏族道歌的起源和發展,將藏族的道歌發展史分為三個歷史時期,並分析三個歷史時期道歌的藝術特徵和思想內容。為研究藏族道歌、詩歌奠定了基礎,對藏族文學的研究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2.【〖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西藏地名考釋】米瑪次仁著。本書參閱吐蕃時期遺留下來的金石銘刻、【新唐書・吐蕃傳】、【舊唐書・吐蕃傳】以及藏族歷史、宗教典籍、遊記等文獻,並結合近世實測地圖和實地考察得到的資料,對【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中的西藏地名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考證了100多個西藏古地名。 3.【清代金瓶掣籤制度的制定及其在西藏的實施】陳慶英撰。金瓶掣籤是乾隆皇帝針對活佛轉世中的一些弊病而制定的一項重要管理制度,體現了清朝中央對活佛轉世事務的統一管理。本文對金瓶掣籤制度的制定和在西藏的實施作了詳細的介紹和分析,說明金瓶掣籤是清朝管理活佛轉世事務的歷史定製。 4.【禪宗在藏傳佛教前弘期的傳播和對後弘期的影響】班班多傑撰。古今藏族學者對以摩訶衍為首的禪宗的評判眾說紛紜、褒貶不一。對此,作者從漢藏文化交流的語境和漢藏佛教對話的視野,深入研究了禪宗在藏傳佛教前弘期的傳播情況及對後弘期的影響。 5.【藏醫四部醫典八十幅彩色曼唐釋難・藍琉璃之光】(藏文)強巴赤列整理並任主編。藏醫經典著作【四部醫典】為古老簡樸的頌體韻文,為了方便學習和教授,歷史上的藏族學者曾將其分解描繪成80幅『藏醫教學系列掛圖』(簡稱『曼唐』)。1988年,強巴赤列首先整理了【藏醫八十幅彩色掛圖】,並對掛圖做了註解。1999年又主編了釋文達25萬字的【藏醫曼唐大詳解藍琉璃之光】,對80幅掛圖做了全面詮釋。2006年,重新整理並主編了410萬字的【藏醫四部醫典八十幅曼唐釋難・藍琉璃之光】一書。 二等獎 1.【藏式健身寶卷:藏族傳統健身法集成】拉巴平措著。本書收集整理了十三種藏族傳統健身方法,以先易後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排列,是藏族傳統健身方法的首次系統匯總、全面解讀、漢文翻譯和圖例展示。 2.【中世紀藏傳佛教藝術――白居寺壁畫藝術研究】熊文彬著。該著運用交叉學科研究的方法首次對藏傳佛教寺院藝術進行比較系統、綜合的研究,使學術界首次對藏傳佛教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江孜白居寺的藝術從形式到內容有了比較全面、系統的了解。 3.【藏族早期歷史與文化】格勒著。本書以人類學的研究方法,在充分把握中華各民族文化(特別是與西藏及其文化有關的部分)的總趨勢的基礎上,展開對藏族及其文化的綜合性研究。1989年第一次出版和2006年經修改出版後,該書中的一些重要結論被廣泛引用。 4.【8―9世紀藏文發願文研究――以敦煌藏文發願文為中心】黃維忠著。本書以21篇較具代表性的藏文發願文為考察對象,從翻譯藏文文本着手,結合同期漢藏文文獻以及後期藏文典籍,利用歷史學、宗教學、文獻學等多學科理論和方法,以藏文發願文分類研究、文本研究、漢藏文發願文對比研究、藏文發願文與敦煌法會為主線,展開對8-9世紀藏文發願文的全方位探討。 5.【阿裏文明史】(藏文)次仁加布著。本書記述阿裏地區新舊石器和陶器時代的文明歷史、象雄文明的諸多遺蹟、佛教後弘期上路弘法情況,以及古格等各王朝時期民風民俗、『噶爾本』政府時期的農業文明和游牧文明等,還述及西藏阿裏地區寺廟的歷史、組織結構、節日儀軌、文物和寺廟教學等內容,探討了寺廟對周圍民眾生活的影響等。 6.【藏族傳統美術概論】(藏文)根秋登子著。本書從藏族美術史、藏族造紙藝術的種類、量度經、藏族裝飾美術、唐卡畫的構圖法、裝藏和開光、畫家修養八個方面全面闡述了藏族傳統美術的發展歷史、傳承流派、理論技法、工藝特點、製作流程等,提出了一些新的學術觀點。 7.【藏語語法四種結構明晰】(藏文)馬進武著。本書作者結合教學實踐,對藏語語法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不僅概括了古今藏語語法各種版本的所有知識,還開拓了很多新的知識領域。 8.【妙音聲明論與天城體比較研究】(藏文/梵文)桑德(蒼賽潔貝朗措)著。本書通過對藏族傳統聲明學發展史的梳理,對聲明學理論進行了深入研究,簡明扼要地論述了現代梵文天城體的書寫形式和語法結構,對藏族傳統聲明學的口訣轉換成國際通行的梵文天城體進行了比較研究。 9.【青海藏族部落社會習慣法的調查】陳瑋撰。本文在深入青海藏區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全面系統地探索了青海藏族游牧部落社會習慣法,首次將青海藏族游牧地區的部落社會習慣法分為五大類型。其選題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所探討的內容和得出的結論對當前處理藏區社會矛盾,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有重要借鑑意義。 10.【試解列山古墓葬群歷史之謎】巴桑旺堆撰。列山墓葬群是西藏規模宏大的古墓葬群之一。文章從研究墓葬所在地區的古歷史地名、歷史事件着手,從多方位進行相互參照研究,得出列山墓葬是欽氏的氏族或家族墓葬地的結論。 11.【機會的供給與把握――構建和諧西藏的一個重要因素及相關經濟學分析】羅絨戰堆、次仁央宗、達瓦次仁撰。本文認為西藏自治區穩定與和諧發展的關鍵因素在於機會供給,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不能夠僅僅依賴於政府對西藏居民的各種直接扶貧支出、各種生活保障等直接援助,而要從根本上給予當地居民自我創收的機遇與能力。當前,自治區政府要增加機會供給,提高本地居民把握機會的能力,以促進西藏自治區的和諧與穩定。 12.【西藏自治區人口結構與變遷――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分析】馬戎撰。本文是對西藏自治區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的宏觀分析,根據普查結果提供的數據對西藏自治區的人口增減、年齡與性別結構、生育死亡統計、行業結構、職業結構、教育結構等進行了系統介紹。 13.【藏傳佛教教派名稱考辨】(藏文)才旦夏茸撰。本文從社會淵源、思想淵源和藏傳佛教發展的思想脈絡着手研究,對藏傳佛教各教派的產生、發展、基本教義、主要概念、問題範疇、所持戒律、信仰習俗,以及寧瑪、噶舉、噶當、薩迦、覺囊、格魯等教派在衛藏、康區、安多三大藏區和蒙古等地的傳播和發展情況進行綜合探討,對各教派所依據的經典、不同的哲學見解、修持方法、長誦經文的內容等方面進行了細緻的研究。 14.【論藏族古文獻所載有關于闐地區的歷史資料】(藏文)卡崗・扎西才讓撰。本文依據早期古藏文文獻,對于闐古代歷史的部分問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對于闐第一位國王瞿薩旦那誕生時間及于闐佛教何時開端的問題,【于闐縣誌】和【阿羅漢根登培的于闐授國記】兩部書的作者,于闐早期兩種文字的漢語名稱與藏語文文獻中的稱謂對應問題等提出了見解。 15.【論大藏經書寫及印刷的藏紙工藝】周華撰。本文根據藏文典籍【工巧明學】所記載的相關資料,結合西藏、四川德格等地目前仍在使用的製造藏紙的工藝,研究分析藏族地區流傳的傳統藏紙製造工藝技術和工藝原料。對藏紙原料、工藝流程、工藝附加配料和製造完成的各種品質情況作了全面概述。 對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和藏紙製造工藝的歷史淵源進行了比較研究,在藏紙製造工藝歷史發展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16.【初探<賞心悅耳明目之喜宴>中的古譜破譯】(藏文)更堆撰。本文論述了西藏『卡爾』音樂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首次提出了破譯古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並通過對古樂譜的解析和比較研究,闡明古今『卡爾』音樂的淵源和發展變異關係。 17.【噶當文集】(藏文)土登尼瑪主編。【噶當文集】(1-60函)是歷史上第一次系統整理、集結出版的舊噶當派古典文獻,涵蓋了公元10世紀末到14世紀之間『噶當寧瑪』派(即舊噶當派)的代表性著作,是較為完整的體現舊噶當派思想的珍貴資料。 18.【中華本草・藏藥卷】(藏文)次仁巴珠主編。運用校勘、訓詁、輯佚、辨偽、考證等對古今藏藥本草文獻進行了系統的整理、研究、分析和總結,收錄藏醫臨床上常用的、療效確切的藏藥材398味;對各歷史時期的藏醫藥文獻進行了充分的分析,對所收錄藥物作了較系統的全方位整理研究。 19.【敦煌吐蕃漢藏對音字彙】周季文、謝後芳著。本書匯集了能反映公元8-10世紀敦煌古代漢語和古代藏語語音面貌的敦煌文獻中藏語寫卷中的『對音本』與『譯音本』寫卷17種,加上【唐蕃會盟碑】共18種語料,分別以『漢字-藏文-轉寫』和『藏文-轉寫-漢字』對照排列,編輯成【漢藏對音語料】。根據這些語料,製成按漢語拼音次序排列的【漢-藏古今字音對照表】和按藏文字母次序排列的【藏-漢古今字音對照表】。 20.【元以來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係檔案史料匯編】多傑才旦主編。一套7冊,選輯了元、明、清及民國時期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的漢、滿、藏、蒙文官方檔案及有關史料3200餘件。所輯檔案史料客觀、全面、系統地反映了長達700餘年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係的歷史真實面目。 來源:光明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