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漫論族譜的收藏和研究(1)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0-6-8 11:47| 發布者: 買櫝還珠| 查看: 2046| 評論: 0|來自: 福客民俗網

摘要: 提要:族譜是當前藏書文化中一個令人關注的話題。本文分析了古今族譜在社會生活與歷史研究中的意義和作用,認爲國史、方志、族譜應該是支撐我國史學之鼎的三隻鼎腳,缺一不可。而長期以來我國學術界對族譜存在著嚴重 ...
提要:族譜是當前藏書文化中一個令人關注的話題。本文分析了古今族譜在社會生活與歷史研究中的意義和作用,認爲國史、方志、族譜應該是支撐我國史學之鼎的三隻鼎腳,缺一不可。而長期以來我國學術界對族譜存在著嚴重的誤解和偏見,族譜的收藏和研究十分薄弱。文章還具體地提出現今收藏族譜的五種有效方法,相信對有志於此的研究單位或個人有一定的參考啟迪作用。
      族譜亦稱家乘或宗譜,是現今藏書文化中一個令人關注的話題,一般它可以分爲民間私藏和國家公藏(圖書館、檔案館、文博館等文化機構收藏)兩部分。私藏分散,且鄉民不肯輕易示人,故譜喋的研究利用主要有賴公藏。長期以來,我國學術界在『左』傾思潮影響下,存在著嚴重抹煞或低估族譜歷史價值的傾向。正確地認識族譜和它的收藏研究價值,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考慮: 
      其一,社會意義與教化功能。中華民族有很強的『尋根問祖』意識,俗話說『落葉歸根』、『故土難忘』,族譜便是每個人的『根』,譜里有中國人難解的『鄉土情結』和『先祖情結』。台灣粘氏是金代女真族大將完顏・粘沒喝的後裔,但一向沒有族譜。民國時他們就千里迢迢,不辭艱辛,不惜重金返籍求譜①。族譜對海外遊子的凝聚力可謂大矣!它能激勵人們愛鄉愛國之情,讓人感受先人佳言爵行的薰陶,增進眷戀敬仰之情。族譜中貫注著禮義精神,乖視個人道德修養,有很強的教化功能,如江西萍鄉上栗有部新譜的家訓是『把忠心獻給國家;把孝心獻給父母;把愛心獻給家人和大眾;把虛心和恆心用給學問和事業;把誠心和信心留給自己。』許多至理名言,可說是民族文化的結晶。族譜對當地自然環境的保護,制止濫砍濫伐、污染水源等方而往往有很多有益的總結和舉措,值得今人借鑑。
      其二,史料意義。我國農村多聚族而居,村志即族譜,族譜即村志,常見族譜可以把其歷史追溯到兒百甚至兒千年前的黃帝時代(金溪洪氏族譜即從共工氏記起)。不言而喻,族譜能反映不同歷史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變化情況,是研究族姓源流、宗族規範、人口壽命、戰亂災禍、民情風俗、婚姻家庭、祠廟寺觀、書院講會、村落風水、田規山禁、環境保護、民族文化、名人身世等等問題寶貴的原始資料,被譽之爲鄉村的『百科全書』, 可『補史之缺,證史之訛,詳史之略,續史之原』。從族譜中幾可窺探我們民族深層次的文化傳統、心理結構、經濟基礎,顯現歷代民眾最初級也是最終極的人文思考。
      其三,文化資源。族譜中有豐厚的文化積澱,尤其是儒家文化、倫理文化;還有大量的名人序言,描摹自然山水風貌(十景、八景等)和詠志述懷、友人酬唱的詩篇;大量的底層人物傳記,書院寺觀祠宇的興廢記述等等,其涉及生活層面之廣無與倫比,其文辭之雅足以傳世,但這些東西卻往往地方史志不載,文人著作不收,族譜是它們唯一的最好載體。近常見譜中發現名人的佚詩佚文,這都是重要的文化資源,不可輕易捨棄的。
      清代史學家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說:『家乘譜喋,一家之史也;郡府縣誌,一國之史也;綜記一朝,天下之史也。比人而後有家,比家而後有國,比國而後有天下,唯分者極其詳,然後合者能擇善而無憾也。』錢大聽在【潛研堂文集】稱『譜章之學,史學也』,『直而不污,信而有證,故一家之書與國史相表里焉。』他們都把家譜納入史學體系,可以說:國史、方志、族譜是支撐我國史學之鼎的三腳,缺一不可,而編史、修志、續族譜也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優良文化傳統。
      據考證,我國譜牒源於夏商,周代逐漸形成史官修譜制度,秦漢以後逐漸轉變爲名門大族的家譜性質,司馬遷撰寫【史記】就已經注意利用譜牒材料了。魏晉南北朝官員升遷「兮取決於士族門閥,故家譜備受重視,此風影響直到唐代。從宋開始家譜的編修才由上層轉入民間,由官辦轉爲私修,成爲一族一姓的宗族文獻,起著『明昭穆,別尊卑,追本溯源,敬祖收族』的作用。宋代大學者歐陽修和蘇軾(一說蘇詢)對族譜的世系編排創製了兩種定式,歐式爲直排橫敘法,每頁五世,子列父下,兄載弟前,這樣可直觀家族傳承次序,但往往由於兄弟眾多而產生大量空行,增加族譜篇幅;蘇式則按輩份排行橫列,同輩人全部列完再列下輩,這樣譜書便沒有空頁,但父子往往相隔很遠,一下難以查到,惟同輩關係一目了然。到明清時期世系仍基本沿用歐蘇二式,或二式混用。現代亦然。 
      一套家譜不管其分裝多少冊,實質上都是兩大部分,一爲譜頭,二爲世系。譜頭是該族姓、村落各種信息資料文獻的總匯,內容大致包括:歷次譜序、凡例、祖訓家規、歷代源流、居址風水圖、廬墓圖、先祖遺像、像讚、仕宦錄、人物傳記、字排、歷次修譜名錄、族產、藝文等等,是我們搜集的重點,殘本亦有價值。世系篇幅最大,它列出該族從分房祖(或發脈開基的始祖)一直到修譜時剛出生的嬰兒的傳承情況,對每個男性族人除記載字輩排行(如啟123即啟字輩第123個出生的人)外,還記五大要點:(1)出生年月日時;(2)娶妻某地某女,出生年月日時,娶幾次則記幾次,如亡故或離異均要記載清楚;(3)生育子女,子只記排行名字,女記名字、出生、婚嫁情況,子女列於生母名後;(4)卒喪年月日時;(5)葬地。健在者則無後2條。有成就者其業績事功可記述之,但文字要簡潔誰確。一般來說世系比譜頭研究價值小,如收不全,不爲遺憾(名人世系當然除外)。 
      這裡順便可澄清兩種誤解,一說『在封建社會裡,正統的觀念是絕對的。一個家族中,只有嫡傳子孫才能堂堂正正地記入家譜上面,也就是長子、長孫、長重孫、長重重孫的家庭才可以記載在簿。』② 其實一個家庭所有的子孫不論嫡生、庶生都要記上譜系的。惟一不同的是家譜不可能每個子孫都『人手一份』,而往往只能由長房或嫡系子孫收執保,存。二說女子不能上譜,其實從古到今女子都是上譜的,如前所述,女兒記載在其父母名下,妻子則記載在其夫名下,而且原籍、生、卒、葬、生育等情況都要記載清楚,受歧視的表現是舊社會女子往往有姓無名,稱某氏而已。現在修譜女子除有名字外,其學歷、工作業績一般都作了記載,當然位置還是在父母或丈夫名下,這是家譜體例決定的。但如果是男到女家,女子爲戶主,則同樣女子和男子一樣處於世系中戶主的位置了。
來源:福客民俗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