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資本主義文明與航海 資本主義天生需要海洋。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大體可以劃分為三個大的階段,即:資本原始積累時期、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和帝國主義時期。那麼,航海在資本主義發展的上述三個階段起過什麼樣的作用呢? (一)資本原始積累時期 資本主義有個萌芽期,資本主義萌芽在歐洲中世紀的社會中,相對比較容易產生。當時歐洲不是一個大一統的帝國,而是諸侯林立。諸侯林立跟大一統有一個不同,就是林立的諸侯的力量都不夠大,而且諸侯之間力量彼此抵消。因此在諸侯林立的縫隙當中,城鎮容易產生出來,城鎮力量容易獨立自治。工商業容易發展起來,農奴也比較容易轉化。農奴在S伯爵這兒受不了,就往城裡跑,因為他如果跑到W公爵那兒,也還是農奴,而跑到城裡,農奴身份就可以解脫,所以資本主義萌芽就比較容易產生出來。中世紀的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比較容易,卻不是所有的萌芽都可以長成參天大樹,它需要灌溉,而這個灌溉之水就來自海洋。沒有海洋,沒有航海,歐洲中世紀資本主義的萌芽照樣可以產生,但是發展非常緩慢,會受到各種摧殘。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講,14世紀資本主義萌芽已經在地中海沿岸某些地方稀疏出現,就是在意大利半島,威尼斯、熱那亞、佛羅倫薩,也就是文藝復興興起的地方。可是歐洲資本主義的參天大樹,是不是由這些苗子長出來的呢?主要不是。當時地中海的貿易雖然控制在威尼斯、熱那亞船隊手裡。可是奧斯曼帝國崛起了。奧斯曼是一個橫跨三洲的大帝國,自稱是『馬刀建立的國家』,把整個絲綢之路一攔兩斷。這樣一來,威尼斯、熱那亞、佛羅倫薩就沒有活水了,沒有商業利潤,所以後來意大利半島的發展停滯、活氣萎縮下去,人才外流。如果跑到奧斯曼帝國去,就要改宗伊斯蘭教,但他們是基督徒,於是就去伊比利亞半島,投身葡萄牙、西班牙。哥倫布就是這樣從意大利過去的。西班牙、葡萄牙首創西方大航海事業,哥倫布發現美洲,這些,意大利人有大功勞。 鄭和比西方大航海早半個多世紀,我們一直這樣講。但是現在要稍稍地修訂一點,就是1405年鄭和揚帆,1415年葡萄牙人占領北非的休達,也開始了他們的遠航事業。當時有個年輕的航海者王子亨利。亨利王子培養人才,建立海校,然後組織船隊沿非洲西海岸南下。鄭和遠航到印度洋的時候,葡萄牙人已經開始在非洲海域活動了。他們一點一點南下,繞過好望角。對於鄭和來說,印度洋、西太平洋的航路是比較熟知的航路,而在哥倫布和瓦斯科?達?伽馬船隊面前,則是完全陌生的海洋,而且風暴非常多。在達?伽馬之後有一個卡布拉爾艦隊,就被風暴打偏了航路,一打打到美洲去了。葡萄牙人無心插柳柳成蔭,就在那裡建立了一個殖民地,發展起來,現在是拉丁美洲最大的一個國家――巴西。 15、16世紀的葡萄牙、西班牙是騎士之國。騎士國家成為資本主義衝鋒陷陣的先鋒隊,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悖論。葡萄牙、西班牙雖然開創西方大航海,做出不朽的貢獻,但是它們自己不爭氣,因為它們是封建國家。當時西班牙和葡萄牙弄了很多錢,但是他們就像是一個雙管漏斗,從歐洲弄來的工業品都流到美洲,美洲弄來的金銀都流到歐洲。之後荷蘭人在17世紀取代了西葡兩國的地位,成為有名的『海上馬車夫』。18世紀以後英國、法國等歐美列強都起來了。西班牙、葡萄牙這兩個先行者卻邊緣化了。 在地中海沿岸意大利半島出現的稀疏的資本主義萌芽,沒有長成參天大樹。西班牙、葡萄牙大航海活動帶來的是大量財富進入西歐,像現在的荷蘭、比利時、法國北部,以至於英國,這樣,資本主義的參天大樹在西歐成長起來。所以最先發展起來的資本主義是西歐資本主義,並不是南歐資本主義,更不是東歐資本主義。 這裡我還要讀一段馬克思的【資本論》裡講的非常經典的話。馬克思指出:『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被埋葬於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誌着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這些田園詩式的過程是原始積累的主要要素。』原始積累的主要要素在哪兒呢?在美洲、在東印度、在非洲。這些『主要要素』是怎樣萬里迢迢地跑到西歐去發揮作用的?靠航海! 這裡我給大家講幾個具體的事例。 美洲發現了金銀礦以後,『土著居民被剿滅,被奴役,被埋葬於礦井』。因為西班牙、葡萄牙當時代表着歐洲資本主義發展的需求,歐洲資本主義生產手段發展了,需要交換的手段――貴金屬金、銀。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到了美洲就要去搶貴金屬,非常野蠻殘暴。搶還不夠,他們找到了巨大的銀礦,欣喜若狂,抓當地的印第安人去開採,可是印第安人不適應惡劣的環境,死亡率很高,達到七分之六。以至於當地的印第安人的村莊,哪一家的年輕人被徵發去開採銀礦,全村預先給他開追悼會,給他送葬。當時記載說,如果要到達銀礦井,就要踩過無數人的白骨。此外,還有大量的殺戮、搶劫,以至於後來西班牙人航行到美洲都不需要導航了,說沿着海水漂來的印第安人的屍體,就可以到達美洲了。古巴、海地的印第安人都幾乎被殺光了。 再說『非洲變成商業性獵獲黑人的場所』。非洲巨大的奴隸貿易,延續了400年。掠奪了多少黑人奴隸呢?學術界說法不一。有的說1000萬人,有的說2000萬,3000萬,5000萬,1億等各種估計數字都有。我們取一個中間數,有幾千萬人,這是沒有問題的。世界著名的黑人學者杜波依斯曾經講過:當人們注意到歐洲的太太小姐們開Party,在客廳里彈鋼琴,奏起美妙的音樂,她們白皙的手指在潔白的象牙的琴鍵上奏起一曲又一曲非常令人沉醉的樂曲,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個白色的下面是黑色和紅色。什麼意思呢?是大量黑人奴隸的屍體和鮮血,因為運一支象牙出來,從內地運到海岸,要死四個到七個黑人奴隸。而且運奴隸的船橫渡大西洋,到美洲,死亡率高達30%,到了那兒又受到古巴種植園主的奴役。 非洲的落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外部因素,就是長達400年的黑人奴隸貿易,使得黑人損失幾千萬人,而且都是最精壯的勞動力。奴隸貿易最重要的是摧毀了非洲人的創造心態,沒有精氣神了。19世紀的西方大探險家李文斯頓記載說,他一個月前路過的一個村子還是一個非常繁華的、雞犬之聲相聞的村莊;過一個月回來,只看見一片廢墟,人都被掠賣為奴隸了。非洲人本來是很安寧和平地生活,李文斯頓看到他們拿象牙扎籬笆,本來很富庶的。這是非洲的情況。 還有就是『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英國殖民侵略軍到印度後,殘暴得很,掠奪大量金銀財寶。當時英國殖民侵略軍占領孟加拉以後,對王宮裡的金銀財寶大肆搶掠。侵略軍頭領克萊武帶頭搶掠,最後被告發。此時他因征服印度有功,已經封了爵位。爵爺還在國會裡大言不慚,說我只搶了20萬英鎊,到現在還後悔,搶得太少了! 西方殖民主義在美洲在非洲在亞洲的赤裸裸暴力劫掠,馬克思恩格斯說,這些是『原始積累的主要要素』。如果沒有這些,資本主義的苗怎麼可能長成參天大樹呢?靠什麼來灌溉呢?靠的是海洋帶來的財富灌溉起來的。 反過來看中國,西方大航海是資本主義發展時代的序曲;東方的航海,鄭和的大航海是東方封建主義的絕唱,一個古代東方的絕唱。 我們有沒有資本主義的萌芽呢?學術界大致認為明朝中葉以後有萌芽,江浙一帶蘇淞杭嘉湖地區有萌芽,跟地中海的萌芽差不多。但是,與西歐地區相比,外部環境不好。 恩格斯在講到奧斯曼帝國工商業難以發展時指出,原因是商人或者工商業者的生命財產沒有安全。帝國統治者素丹如果嫉妒你的財產,可以把你殺掉,把你的財產全部占有。在中國,情況也頗相似。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產生以後,受到的限制很大。比如,在中央集權制度之下的中國古代城市,和西方的城市不同。西方的城市是資本主義的搖籃,而東方的城市是封建王宮的營壘,越是在這種都市裡,封建統治控制越是強大。 比如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最茁壯的就在蘇州。以清代為例,蘇州不但有縣政府,還有知府,知府上面還有道台,道台上面還有巡撫,然後是南京的兩江總督,北京的帝國政府。從上到下,六級政權機構都控制這個地方。這一點和西方確實不同。 中國人有從事工商業的,從事工商業也有發財的。從秦朝時就有發大財的,漢朝也有發大財的,一直都有發財的,但是發財之後如何呢?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叫『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末』就是商業,『本』就是農業,本末不可倒置。『以末致富』,可以去經營工商業,可以致富,但是致富以後,就危險了,生命財產都有危險。於是這些財富不是回流投入擴大再生產,而是回流投入土地,買地以後,掛百頃牌、千頃牌,就回流封建領域。 我這裡舉兩個文學作品裡的例子。文學作品裡所反映的,是社會現實。一個例子是關於陸上從商的。【儒林外史》裡寫的周進多次趕考,秀才也考不中,於是他的一個經商的親戚就把他帶着去幫忙記賬。有一次到大城市裡,看到貢院,於是這些商人說今天也沒什麼事,咱們去看看考場。不料周先生到考場觸景生情,就哭倒在地,哭暈過去。他的親戚解釋說,這位老舅是一個書生,屢試不第,今天到這傷心地,難免哭。眾商人說,斯文掃地啊!既然還是讀書人,大家把玩的錢拿出一點給他再考。慶幸的是這回考中了,周進就不再做商人,而去做封建官僚了。 另外一個【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回『轉運漢遇巧洞庭紅,波斯胡指破黿龍殼』,這個故事也很典型。說的是有一個書生文若虛,文不行,武不行,考試也不中,很落魄。後來朋友看不下去,說我們是海商,你不如到海外跟着去看看。他說我就跟你們去看看吧。大家說我們都有本錢做買賣,你呢?他沒錢沒貨,人家『贊助』他一兩銀子作本錢,給他辦貨。他到街上亂逛,忽然看到洞庭橘子,挺便宜,一兩銀子就買了一擔洞庭橘搬到船上。所有的商人都取笑他,說文相公文秀才,這就是你的貨啊!一到海外,有人上船來買貨,沒見過橘子,就嘗了一個,覺得很甜,以一個銀幣買一個橘子。因為特別好吃,一傳十,十傳百,都來買,價錢漲到一個金幣買一個橘子,他就發了一筆小財。回程路過一個海島,大家上島去玩,玩完都回船了。他在島上走來走去,看到一個類似大海龜殼的東西,他覺得很好玩,就頂在頭上回來了。全船人都笑話他。回到了家鄉海港以後,一個波斯大海商看見了,給他五萬兩銀子買下了這個大海龜殼。吃飯的時候,大家問波斯商人,為何五萬兩買這個東西?波斯人用刀子從殼裡割出一個大珍珠,說一兩個珍珠,我的本錢就回來了,這個殼子裡好多珍珠,我賺很多。文若虛也發財了。 周師爺發財後去當官,文若虛發財以後,安居樂業,培養兒子考秀才,中舉人,還是走這一條老路。中國當時缺乏西方大航海的意識,『以末致富,以本守之』,守來守去守到鴉片戰爭,守不下去了。 (二)自由資本主義時期 產業革命以後,大量的機器產品像洪流般湧入東方,打破了東方自然經濟的關閘。當時西方殖民主義者入侵東方,靠的是兩炮,一個是廉價商品的重炮,一個是強大的艦隊火炮,打開東方大門。兩炮怎麼到的東方?靠的還是航海。 中國古代長達上千年,其主要的外部威脅,來自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當然,很多入侵或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後來都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古代游牧民族對農業圈的威脅是長期的,不僅威脅亞洲,同樣威脅歐洲。這個陸上游牧民族的威脅解除是在17世紀,也就是大清帝國康雍乾盛世的時候。清政府一個最大的功勞就是它作為一個少數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以後,在亞洲這一側比較徹底地解除了游牧圈的威脅,從此,威脅來自海上。所以鄧小平同志說,落後就要挨打,主要總結的是近代海上的威脅,小平同志的認識也是歷史經驗的積累。中國人最早認識落後就要挨打的是林則徐、魏源。還有後來的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這一批人。所以後來洋務運動就搞起來了。 洋務運動搞了30年,新式陸軍、新式海軍都建立起來,19世紀80年代北洋水師曾經舉行過一次盛大的閱兵式,當時中國海軍在西太平洋名列前茅。這樣就曾經造成一個假象,當時的大英帝國要對付俄羅斯南下政策的時候,想在亞洲選擇一個盟友,它當時曾經看中大清帝國。可是甲午戰爭一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陸軍打一仗敗一仗。英國人十分勢利,立刻掉轉臉去,不理中國,1902年和日本簽訂英日同盟。英日同盟,列寧說是一個戰爭同盟,果然兩年以後,日俄戰爭爆發。
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