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解讀新中國成立後的毛澤東詩詞(3)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0-6-9 12:00| 發佈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807| 評論: 0|來自: 中國網

摘要: 三、藝境拓展的得失       研究毛澤東詩詞創作可以發現,在他對社會主義道路進行探索時,也在不斷拓展着藝術境界,其中有得也有失。究竟怎樣評估詩人藝境開拓之功?要對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       第 ...

三、藝境拓展的得失
      研究毛澤東詩詞創作可以發現,在他對社會主義道路進行探索時,也在不斷拓展着藝術境界,其中有得也有失。究竟怎樣評估詩人藝境開拓之功?要對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
      第一,關於詩歌『內容應該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對立統一』觀點的提出。毛澤東認為,詩歌藝術是由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構成的矛盾着的兩個側面,但更強調浪漫主義這一面的主導地位。他要求藝術工作者首先要有『遠大的理想』,而他自己的詩詞創作就是體現這種要求的。他的詩詞總有一種鼓舞人們前進的力量,使人產生戰勝惡勢力的勇氣,激發起贏得未來的信心。這可以說是毛澤東詩詞的理想主義即浪漫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然而,這種精神在新中國成立前後詩詞創作中是有差別的。新中國成立前毛澤東要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面臨的形勢嚴峻、險惡,他的詩詞創作面對這種現實,表現出衝破羅網、排山倒海的力量。這是對現實社會的批判力量的顯示,是再造新世界自信力的顯示。這些是新中國成立前毛澤東詩詞中浪漫主義精神的本質所在。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國的領袖,也是世界上第一大黨的領袖。他自信代表全民全黨的意志,領導着人民改變一窮二白的面貌、大干社會主義,維護國家主權、反對霸權主義,為保證社會主義江山穩固而反修防修。他在從事這些活動時創作的詩詞中,理想抱負可以從心所欲地抒發。如【水調歌頭・游泳】:理想的建設速度;【蝶戀花・答李淑一】:理想的告慰烈士方式;【七律二首・送瘟神】:理想的建設社會主義方式;【七律・答友人】:理想的家鄉面貌;【七律・和郭沫若同志】:理想的戰勝『妖霧』結局;【卜算子・詠梅】:理想的個體人格;【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理想的反霸結局;【雜言詩・八連頌】:理想的群體性格;【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理想的防修行動;【念奴嬌・鳥兒問答】:理想中的防修戰鬥場面;【七律・洪都】:理想中一代新人的出現,等等。總之,與新中國成立前只有一篇【念奴嬌・崑崙】以虛幻想像的方式抒寫社會理想相比,新中國成立後詩人的各種理想可以說得到了自由抒發。這些詩詞比起新中國成立前的創作大大拓展了藝術空間,在擴大藝境廣度上是有意義的。
      也應當看到,『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對立統一』觀點的提出是在1958年那個浪漫的年代,毛澤東在『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之間,明顯過多地偏向浪漫主義。他還說:『光搞現實主義一面不好,杜甫、白居易的詩,哭哭啼啼,我不願看;李白、李賀、李商隱,搞點幻想。』陳晉:【文人毛澤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56頁。作為個人愛好,像李賀那樣一生耽於幻想也無可厚非,但毛澤東用這種方式反映政治意向就有了弊端。【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把政治對手比作『蒼蠅』、『螞蟻』,喊出『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讓人感到失於空乏無力,而【念奴嬌・鳥兒問答】的結語又容易與十年動亂聯繫在一起。毛澤東晚年心態變得脫離實際,寫詩過多追求幻想,到『文革』初期所寫【七律・有所思】時脫離了反映人民意願的真實狀況,而最後一首詩【七律・讀〖封建論〗呈郭老】則到史籍中尋找解決現實問題的政治方略,更顯得既無現實主義又無浪漫主義了。
      第二,關於『詩要用形象思維,不能如散文那樣直說,所以比、興兩法是不能不用的。賦也可以用』【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21頁。主張的提出。這是毛澤東在1965年7月21日致陳毅信中提出的觀點。周振甫在【詩詞例話】一書中簡明扼要地對賦比興作了解釋:『賦屬於寫作,比興屬於修辭』;『比是用物來打比方,興就是用來寄託』;『興也是比方,不過是一種暗比』。所以劉勰說:『比顯而興隱。』在【詩經】中可以將比、興分開說,而在楚辭中比興連用作為寄託方式,到後來比興成為一個完整的概念。應該說,『賦是最基本的寫作方法,敷陳其事而直言之』。毛澤東的一些上乘之作也大都用此法寫出,為什麼在1965年突然強調比興,而把賦法放在次要位置呢?
      毛澤東雖然採用朱熹的觀點將比興分開說,在創作中卻是採用楚辭比興連用式。這種方法的採用在新中國成立前後詩詞中又呈現不同狀況。新中國成立前全篇用比興即寄託方式寫出的詩詞不多,最突出者應屬【念奴嬌・崑崙】,作者把早年就已形成的『改造中國與世界』的政治理念借評論崑崙寫出,改造中國與世界兩方面恰好在上下闋中分別言之,這裏所用顯然不是賦法,只是比興用法更為曲折的使用。還有一篇【十六字令・其三】:『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在黨內外出現危機的緊要關頭,毛澤東在這首詞中不僅用賦法寫山的險峻,還寄託着『天垮下來擎得起』的政治抱負。新中國成立前毛澤東大都在戰爭環境中創作,要應付環境、為生存下去頻繁地戰鬥,實在有太多的事可以敷陳直言,用賦法自然多一些。
       新中國成立後則發生了變化。詩人開始為表現政治理念而有意採用比興寄託式,如【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開頭就是『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一唱雄雞天下白』寫新舊政權更替帶來的巨變。此法的大量使用是在1959年寫【讀報】詩以後。1959年以後毛澤東把主要精力放在國內外政治鬥爭上。赫魯曉夫第一個充當了他詩中比興的材料,因其無原則地獻媚帝國主義而比作『塗脂抹粉』的娼妓,因狂妄干涉我國內政而比作『狂蜂』,進而又把赫氏帶頭的反華勢力比作『凶神』、『惡煞』。總之,為了表現自己的政治理念,他把敵對勢力一律用牛鬼蛇神、害人蟲等醜惡之物來比喻。這種寫法一直持續到1966年寫【七律・有所思】。1965年他致陳毅信中強調詩要用形象思維,寫詩就是用比興兩法,實在是這一階段他創作體會的總結,並不符合此前與此後的大部分創作狀況。
      毛澤東在這一階段大量使用比興,確實讓他的詩詞出現新的面貌。他繼承發展了屈原『虬龍以喻君子,雲U以譬讒邪』的比興傳統,既寫出了正義與邪惡的對立,又寫出了正義一方必然戰勝對方的趨勢,如:『妖為鬼蜮必成災』與『金猴奮起千鈞棒』(【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已是懸崖百丈冰』與『猶有花枝俏』(【卜算子・詠梅】);『凍死蒼蠅未足奇』與『梅花歡喜漫天雪』(【七律・冬雲】);『有幾個蒼蠅碰壁』與『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萬怪煙消雲落』與『天際懸明月,風雷磅礴』(【念奴嬌・井岡山】);『蓬間雀』與『鯤鵬』(【念奴嬌・鳥兒問答】);『敗葉紛隨碧水馳』與『青松怒向蒼天發』(【七律・有所思】),等等。作者敢於應戰與挑戰的人格在這些詩裏得到了體現,讓人感覺到他在指揮一場不流血的戰爭,在當時大大增強了人們的民族自信心。這些效果都是突出運用了比興手法而不是賦法才收到的。
       比興手法運用最好者當屬【卜算子・詠梅】,將物的自然之美與人的德善之美融合在一起,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在傳統文化中梅花因不畏嚴寒具有比喻美德的特定意義,毛澤東繼承了這些,又賦予它『不爭春』只報春的共產主義道德內涵,這樣就收到了『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的效果,使這首詠梅詞成為絕唱。細加品味可以看出,這首詞極具詞體幽微深隱之美,豪放其內婉約其外,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達到了高度統一。毛澤東晚年對比興手法的強調、使用,開拓了藝境空間深度。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創作中多用典故(也屬比喻),還出現了數量可觀的詠史詩詞,目的當然是用古比今來證明今天行動的合理性。這類詩詞有寫得成功的,如【賀新郎・讀史】,但也有些形象乾癟,缺少詩味。


來源:中國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