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6日電 (記者 張中江)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日前指出,故宮既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古代宮殿建築群,又是世界上文物藏品和文化資源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辦好陳列展覽是故宮博物院專業功能與社會職能的重要體現。
去年接連不斷的風波,將故宮置於前所未有的風口浪尖,也給新任院長出了一道難題:如何才能還原故宮的本真面目,澄清一些公眾認識上的誤區? 此前曾有評論稱,故宮要改變過去作為『旅遊景點』的習慣性定位,嘗試向歷史知識普及、文化教育的文博機構的定位轉型。 當中新網記者就此向單霽翔發問時,他的回答多少透着些許無奈。單霽翔表示,到現在仍然有很多人認為『故宮不是博物館』,即便買票進來參觀,還有疑問,『這裡是博物館嗎?』 他指出,故宮博物院的文化身份極為特殊。一是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是北京這座世界文化古都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內容。在保護級別上,故宮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中國第一批進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世界文化遺產。二是故宮是世界上文物藏品和文化資源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是當今世界上觀眾來訪最多的博物館。 在單霽翔看來,參觀故宮的需求是剛性的。故宮博物院觀眾人數的增加,是社會發展環境造成的。隨着廣大民眾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故宮博物院的參觀人數必將持續增長,這是難以逆轉的趨勢。 他認為,辦好陳列展覽是故宮博物院專業功能與社會職能的重要體現。近年來,故宮的陳列展覽水平和社會影響不斷出現新的面貌,積累了大量經驗。故宮希望陳列展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風格,就是突出文物展品和歷史事件的關係,突出文物展品與原有環境的關係,突出文物展品與社會生活的關係。總之,突出故宮獨有的文化特色。去年在午門展廳舉辦的【蘭亭特展】就是在這些方面的有益嘗試,根據觀眾調查的結果,國慶黃金周7天接待了4萬多觀眾,無論普通觀眾還是專家都從各自關心的角度給予了較高的評價,配合展覽出版的【蘭亭圖典】、【蘭亭的故事】和研發的蘭亭系列文化產品,也受到了歡迎。 對於一個現代化的博物館來說,展出文物的數量只是眾多指標中的一個,所占比例不能作為衡量展覽水平或管理水平的依據,關鍵是要看展覽的質量。當然,由於故宮博物院的特殊地位和它收藏的文物數量與質量很高,公眾希望看到更多的精品文物。所以故宮過去和將來都努力採取措施把更多的文物藏品展示給公眾。 今後,故宮博物院還將開闢新的展廳,繼續增加展示文物的數量和質量。特別是在故宮的南部將形成以午門、東西雁翅樓、武英殿和文華殿為主體的博物館展覽設施群。從展示文物數量和展覽的水平上都會大幅提升。 單霽翔說,加強故宮博物院的專業功能和社會職能還有很多方面的內容。例如,在實現社會服務能力的提升方面,服務觀眾是博物館的重要責任與使命。讓每一位觀眾都能切實感受到,參觀故宮博物院是一種美好的經歷,也是一種愉快的享受。為此需要吸收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服務模式,實施首問負責、溫馨提醒、諮詢輔導、參觀引導、提供資料、全天候講解服務制度。 在實現文化傳播功能的提升方面,要做好故宮出版社的圖書和故宮文化產品研發,使更多的觀眾能夠心滿意足地將『故宮文化帶回家』。繼續與英國的大英博物館、法國的盧浮宮博物館等國際著名博物館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繼續落實兩岸故宮合作的『八點共識』,並通過郵件、視頻等方式溝通,確認進一步的具體交流計劃。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