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作為佛教藝術寶庫而享譽全世界。近年來,由大學、研究機構、科技企業各方聯手推進的敦煌數字化工程,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近日,75歲的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表示,近年來,外界頻繁提到的『打造「數字敦煌」這一說法實際上是要把敦煌藝術數字化。』樊錦詩說,雖然生態環境可以靠『養護』於很多年後逐漸恢復,但文物的退化是不可逆轉的,建立莫高窟的數字化檔案迫在眉睫。 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說,這個東西(文物退化)不可逆的,生態問題如果你注意了,草原弄壞了,你養上多少年,它慢慢還可以恢復一些。這(文物退化)是絕對不可逆的。所以我說,敦煌會越來越少、越來越壞。今年這次我們學術會上,都放了嘛,那些照片。所以我說趕緊做數字化。 樊錦詩說:做了數字化,問題就來了,數字化不是那麼簡單。照相怎麼照?什麼燈光啊,用什麼膠片啊、用什麼數字化,等等的問題。然後呢,拍出來還是要變形。所以最後就慢慢和國外合作,這個過程大概有十年左右。我們自己摸索,又和老外合作。隨着科技的發展,數字化、數字技術的發展,這個做法越來越好。現在他們做的可以說,高清晰。清晰的、顏色逼真的、數據基本接近的。 隨着科技發展,數字化和數字技術不斷得到發展,並且做法越來越成熟。樊錦詩說,從一級洞窟優先開始,莫高窟的每一個角落都要進行『數字化』,都要逐一『拍攝』出來進行保存。數字化的過程很漫長,對於莫高窟數字化檔案完成時間,樊錦詩說,自己也無法預知。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