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國學生或成職場紅人 學生:我們一直很『入世』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3-6-13 19:37| 發布者: 里人| 查看: 1702| 評論: 0|來自: 北京日報

摘要: 5月底的一天下午,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團委老師龔術婷忙得不亦樂乎。她着急處理的是兩個畢業生簽約的問題。『還有一個同學在猶豫,其他23名同學的工作都敲定了。』掛了電話,她興沖沖地對記者說。      人大國 ...
5月底的一天下午,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團委老師龔術婷忙得不亦樂乎。她着急處理的是兩個畢業生簽約的問題。『還有一個同學在猶豫,其他23名同學的工作都敲定了。』掛了電話,她興沖沖地對記者說。 
    人大國學院2007級共有32名畢業生,除8名同學選擇去清華、北大以及荷蘭萊頓大學等學府讀博深造,其餘24名同學選擇了就業。光明日報社、人大附中、交通部、中國移動……成立於2005年的人大國學院,已連續四屆把自己的畢業生輸送到各個行業,用副院長孟憲實的話說,『單位越來越好了』。
    文筆好是外界對我們的框定
    2007級國學班班長徐業承是個『求職達人』,他面試過媒體、企業甚至證券公司,拿到了好幾個錄用通知,但最終他進了一家事業單位做文職。這個來自施耐庵和鄭板橋的故鄉――江蘇泰州的小伙子,寫得一手漢碑小楷,曾以一篇四六駢文體的電函,打動了用人單位。
    『記得當時筆試要抽籤,我抽到的題目正好是給台灣一家友好協會寫封電函,要求豎排,四六駢體,這個我太熟悉了。』徐業承說,國學院的學生讀過大量國學元典,還專門設有詩文寫作課程。『一定要寫出好文章,這是外界對我們最基本的框定』。
    人大國學館大廳有很醒目的『元典』兩個字。孟憲實介紹說,傳統的人文學科會有文、史、哲的細分,而國學院則以『元典』綜合各種課程。學生要像古代士子那樣直接面對經典,逐字逐句地研讀經典著作,不僅深入了解每部經典著作的內涵和價值,還要弄清中國學術的源流與傳承。
    2007級畢業生王強,再有一個多月就要到隔壁的人大附中任教了。去年11月應聘時,王強在試講環節講了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他援引【世說新語】對一些具體人物事跡的記載,描述王羲之筆下『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的魏晉文人風骨。旁徵博引,讓他從70多名應聘者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後被錄用的三人之一,也是國學院『進駐』人大附中的第一個畢業生。
    拿到廣東一家報社錄用通知的2007級畢業生彭鑫也說,國學給外界的感覺就是『大綜合』。『應聘時,如果崗位對專業沒有明確規定,大綜合就是一個顯著的優勢。』在一家電視台實習時,彭鑫趕上要做一期釣魚島事件的特別節目,她的歷史地理學知識便派上了用場,比起其他節目,這期特別節目更細緻地勾勒了釣魚島歸屬問題的歷史脈絡。
    2005年10月16日,人大國學院建院,成為國內第一個開設本科教育並實行本碩連讀培養體制的國學院。何茲全、任繼愈、葉嘉瑩等著名學者出席了成立儀式,年屆82歲的紅學家馮其庸擔任院長。隆重的儀式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這所國學院,應該是培養國學大師的,辦國學院,不能沒有這樣的抱負。
    但是,當下的整體形勢又不容樂觀,使得這些學生在走進校園的那一天就必須面對向何處的嚴峻挑戰。
    『其實,我們只希望他們在這6年裡,能真正深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典籍中去,這就夠了,儲備了知識,磨礪了修為,出路是水到渠成的。』孟憲實說。但這只能說是退一步的選擇。
    『我也為就業擔心過,所以一直抓着外語沒丟,還去耶魯大學交流過一個暑假。』幹練的上海女生沈麗,曾經面試過殼牌石油、法國石油、馬來西亞石油等好幾家石油公司,其中除了馬來西亞石油,另外幾家都進了最後面試。但她最終還是回到學了六年的西域歷史語言專業。和她達成工作意向的,是國家民委下屬的民族團結雜誌社,她將在那裡從事漢語編輯記者工作。
    『二十多號人吧,最終要了兩個,他們看重我的,是我能夠識讀梵文並且了解邊疆民族的古文化。』沈麗說,她在國學院這6年,選擇的研究方向是西域歷史語言,這是由季羨林先生開闢的學術領域,劃歸國學範疇是近些年的事。沒想到這麼『冷門』的專業,還能讓她找到對口的工作崗位。
    王強說,上學的時候,和其他大學生一樣,國學院的學生也糾結過,但求職過程中收穫的認可和鼓勵,讓他們有些意外。他不好意思地提起,自己曾經拒絕了給某市市長當秘書的機會。
    『當時人家點名要國學院學生,而且比較看好他,但王強喜歡當老師,大四就考取了教師證。』人大國學院黨委書記徐飛介紹說,當下社會更注重中國文化傳統,來人大上課的企業家選得最多的就是國學課程。自從2010年國學院首屆畢業生進入社會以來,國學這個專業已經漸漸得到更多人的認可,一些單位甚至主動打電話來『要人』。
    國學不像徽章,不能老戴在外面
    1月底參加一家航空公司的4輪考試後,2007級畢業生王佳思拿到了錄用通知,準備回家安安心心過個年。今年8月起,她就將在這家航空公司進行為期一年的輪崗,其中包括運控類的技術崗位。『如果技術部門覺得我有潛質,他們會安排我到總部培訓,所以說,一年以後我的工作,現在還真的說不準。』王佳思沒有給自己一個確定的方向,儘管她學的專業方向是中國哲學。
    『學了6年國學,讓我受用終生的東西其實是邏輯,也就是一種思考的力量吧,就像我們研究國學需要把一個問題從大量材料中「拎清楚」一樣,人家要不要你做這件事兒,重要的是看你「拎不拎得清楚事兒」。』王佳思解釋道。
    其實,早在王佳思之前,就有師兄走上了和國學看似『不搭邊兒』的工作崗位。國學院2006級畢業生張正讀大學時最愛泡圖書館,還曾痴痴地把一本古代避諱字字典在筆記本上翻抄了一遍,碩士畢業後他卻選擇在銀行工作,做的還是公司業務。接觸客戶,看各種報表,這些事看似離國學很遙遠,但在工作中,正是國學中那些點滴的道理,給張正做人做事打下了根基。『接觸客戶,你要學會有理有節;上下級之間,要做到不卑不亢、坦坦蕩蕩;同事相處,要和而不同,不能同而不和,這些涉及人格修養方面的功課,即使在工作中也還要繼續做下去。』
    已經在銀行幹了一年公司業務的張正,剛到單位時很少有人相信他是學國學的,後來,一些同事跟他開玩笑說,工作太累了,張正,給我們來點『心靈雞湯』吧。『其實,在工作中大家是意識不到你的專業的,我和其他人用同樣的方式干同樣的事情,國學可不像徽章那樣老戴在外面。』他鼓勵自己的師弟師妹勇敢地向銀行『進軍』。『不要擔心專業問題,我們有6個月的崗前培訓,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大課堂,你得一直學,活到老,學到老,國學給你的,就是學習的能力。』
    北京外企服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很多外企做代理招聘事務,其招聘事業部的沙小萌女士也說,現在很多企業都有一些專業要求比較寬泛的崗位設置,比如公司內部管理、公司公共事務的相關職位,都需要知識全面的人才。『理工科的同學思考問題往往是縱向的,可以跟你談得很深入,而文史哲專業的同學會橫向思考問題,顧及到方方面面,後者可能更適合管理崗位。』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的【學而優則商】,探討了國學在現代企業中應用的可能性。人大國學院初設時,陳少峰曾對這所學院的學生『學無專長』表示過擔憂,但他後來發現,現代單位所缺乏的,恰恰是通曉文、史、哲等知識的全才。『在國外,學哲學的人把企業做大做強的例子很多,我的學生也有不少去了企業,有的甚至自己創業,我發現,真正決定人的前途的,是自我學習能力。』
    今年只有25歲的王強,偶爾也能說出讓人意外的深沉話語:『國學在我只是修身、學習和積澱,就像一塊橡皮泥,在不同的地方,根據不同的需求,能把自己塑造成不同的形狀。』王強的這番表白多少有些玄乎,不過,在陳少峰看來,學習國學也好,學習文、史、哲這些不能立即『變現』的學科也好,讓人受益的就是這種『可塑性』。『我現在倡導一些有志於從事企業管理的人才,從事具體事務的人才,能夠奠定自己的學識基礎,在這個基礎上,他學習管理學,或許會生發出新的東西。』
    我們其實一直很『入世』
    在很多人的想像中,國學院的學生應該是『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徐業承聽到這種說法,很驚詫地說:『沒有啊,我們也很現代的,我們不是關在書齋里,現在這個時代已經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時代了。』徐業承說,班裡32個人,有十來個還真是潛心國學,他們一心讀書,對外面發生什麼事不太關心。『但他們一點也不迂腐,因為大家畢竟都是從高中過來的,都是新時代的人。』他所說的同學中,北京男孩呂明@是其中之一,他已被北大的湯一介先生錄取為博士生。
    『我花了很多時間讀書,一周大概能看兩本書吧,參加陳壁生老師的讀書班也已經5年了,【論語】幾乎是「逐字」讀的,【十三經註疏】版【論語】、皇侃注【論語】、朱熹注【論語】、劉寶楠的【論語正義】,乃至敦煌出土的鄭玄注【論語】,都仔細閱讀過,這確實讓我很少有時間接觸社會。』看上去清清爽爽的呂明@,說他正在籌備暑假的『入世』計劃。
    『我準備花兩個月的時間,找份體力活兒乾乾,要是可以,也想嘗試一下白領工作。』在呂明@看來,自己選擇在學術道路上繼續探索,其實和選擇找工作的室友沒什麼區別,『我可能是為了讓將來的人對這個世界多一份認識,他們更多是為了現在的社會,無論如何,沒有人會把「遺世獨立」當成一種理想』。
    徐業承就是一個很『入世』的人,他愛寫文章,愛收藏,還愛搞設計。2008年,他和國學院一位師兄,連同經濟學院、商學院和藝術學院的3位同學,組建了一個團隊,開始創業。他們做的品牌叫做『鑒東方』,口號是『代表中國去設計』,做的是『原汁原味的中國味兒文具』。
    在註冊公司之前,他們的方案已經獲得第六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銀獎。『我們這個團隊是四個大二學生帶我一個大一學生,是獲獎團隊裡年紀最輕的。』提起自己的成績,徐業承感到很自豪。
    每周三下午沒課,在國學院學生會辦公室里,他們幾個人你做設計,我聯繫廠家,在2008年奧運會開幕時,推出了2008套『五彩鸞和』筆記本,每套5個本子裝在古色古香的外殼裡,賣88元,很快就賣完了。
    『賣文具只是個形式,我們只是想嘗試把傳統文化內化到我們的生活中去,比如在錢包上設計一個很漂亮的中國風圖案,尋求一種「日用而不知」的狀態,很自然的感覺』。徐業承說,他就是一個有『入世』理想,又浸淫在傳統文化里的普通人。
    『其實不用擔心國學會把青年人培養成老古董,恰恰相反,青年人浸淫在當下的文化氛圍里,我們只要通過經典著作的研讀,緩解他們身上的浮躁之氣就不錯了,怎麼可能使他們泥古不化呢。』當問到【論語】所述是否已經不合時宜時,人大國學院教授韓星笑道。
    看上去嘻嘻哈哈的張正,想起自己在國學院讀書的6年歲月,還有一點感動:『我一直很欽佩班主任張耐冬老師,他上大學的時候一筆一畫抄完了陳寅恪的【柳如是別傳】,比我抄的避諱字字典可要厚上四五倍呢。』大學給他留下的回憶是溫情脈脈的,然而在他看來,一個人到了畢業的時候,很多東西都來得比理想更真實、更沉重。
    『我會懷念讀書的日子,但懷舊歸懷舊,生活壓力你還得面對,士大夫文化在我腦子裡,在我的生活中又能占到多大比重呢?』離開國學院一年了,現在有些同學給他打電話,會跟他討論租房或買房的事兒,有的同學還會問他銀行的業務問題。不過,他有一個同班同學,現在香港讀博士,每次打電話來,不問別的,只問他看了什麼新書,『還有這樣的人,我覺得就很欣慰了』。
    現場
    一堂經學課
    5月29日傍晚,人大國學院經學與子學教研室副教授陳壁生提早一刻鐘來到教室,打開『中國經學史』課件,課件里是密密匝匝的繁體字,記錄着清末學者皮錫瑞【經學歷史】的一段段原文。接下來三個學時的課程里,他將着重講授宋明理學家的經學思想。
    陳壁生老師三十出頭的樣子,潮汕口音很重,『乎』總是讀成『夫』。他在教室過道里來回走動,伴着中氣十足的講述,手臂像指揮家那樣不停揮動。『很多宋明理學家都曾被佛老吸引,研究佛老幾十年後才皈依孔孟之道,而他們所說的孔孟之道,也和漢代經學意義上的孔孟之道有了大區別,他們用理學的眼光,重新解釋五經,發展出新的經學,他們的抱負,就像張載所說,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老師忘我的講述富有感染力,但內容聽上去卻有點難,聽課的大一學生一邊聽他講,一邊翻着中華書局版【經學歷史】,那裡面每段原文下面都有注釋。這也難怪,國學教育在大陸已經中斷60年,在這個時候重新接續傳統,是有難度。
    『陳老師第一堂課就給我們講了,經學很難,聽不懂不怪你們,確實,一路聽下來,有點「雖不明但覺厲」的感覺。』這位同學用「雖不明但覺厲」這一看似古文的網絡用語來描述自己聽課的感覺。她說,難,是國學院課程的一個特色,有些老師給同學發放講義,甚至都是豎排繁體沒有句讀的,乃至逐字逐句地讀元典,並且要查對不同人的註解,這些研讀課程都顯得有點枯燥。
    宋明理學雖然興起於近千年之前,但在這時的課堂上,仍然能感受到傳統與現代的呼應。陳壁生講到,世人對『儒學』的定位,自宋明理學開始,其實有一個明顯的轉折,『之前的經學主要偏向政治建構,理學則使它內轉,偏向於修身,乃至於宋明之後儒學就被理解成一種道德哲學了。』
    他說,宋明理學對儒學所進行的改造,一直影響到我們今天對儒學的看法,當今,人們更多地把儒學看成是一種道德哲學,而忽視了它對社會建設和政治建設的積極意義,乃至於社會在考量以儒學為學習內容之一的國學生時,也更看重他們的品德和修養,而不是他們的經世致用的思想。
    沉浸在中國經學的古與今里,兩個半小時的講述讓陳壁生覺得不大過癮。『由於時間關係,關於宋明理學家的經學思想暫時講到這裡,下節課,我們將具體分析朱熹的經學思想。』此時,靜謐的夜幕正悄然降臨。
    人大國學院課程設置
    國學院課程設置以經史子集等科目為主,課程骨幹以經典研讀為主。舉凡重要的傳統經典著作,都在研讀之列。引導同學與元典全面深入接觸,鼓勵同學多方位思考,強調對學生進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學術能力的培養。
    學科基礎課和專業課主要有
    【左傳】研讀
    【詩經】研讀
    【論語】研讀
    【周易】研讀
    【孟子】研讀
    【荀子】研讀
    【三禮】研讀
    【孝經】研讀
    【老子】研讀
    【莊子】研讀
    【大藏經】研究
    中國佛教研究
    藏傳佛教研究
    【楚辭】研讀
    【樂府詩】研究
    【杜詩】研究
    【宋詞】研究
    【世說新語】研讀
    【文心雕龍】研究
    【昭明文選】研究
    陶淵明研究
    李白研究
    韓愈研究
    【史記】研讀
    【漢書】研讀
    【史通】研讀
    【資治通鑑】研讀
    【文史通義】研讀
    【孫子兵法】研讀
    【墨子】研讀
    【商君書】研讀
    【韓非子】研讀
    文字音韻訓詁
    版本目錄校勘
    【說文解字】研讀
    敦煌文書研究
    西域史研究
    藏語文獻研讀
    西夏語文獻研讀
    滿語文獻研讀
    備註
    這些課程中有必修課,也有選修課,並非每個同學都會上完這些課程,每個同學所修的課程,也不僅限於此表。
來源:北京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