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和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都能聽到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回聲。希望能夠通過我們的研討會,讓孟子思想也「走出去」。』德國著名漢學家顧彬教授日前在首屆孟子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表達了自己的希冀。以孟子文化爲討論中心的國際學術研討會,這在中國內地還是第一次召開。 主辦方山東大學當代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和鄒城市孟子研究院邀請了來自中國、德國、美國、韓國等6個國家、20餘所高校的40多位『孟學』研究者齊聚山東鄒城。山東大學舒忠教授表示,此次研討會以尋求跨文化背景下的孟子研究交流爲目標,力求通過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學者的交流,用一種『非我的』、『陌生化』的眼光重新審視自己的文化研究。『希望各國學者通過討論,能讓東西方不同理解下的孟子思想實現跨文化的交流,推動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現代化轉型與國際化應用。』他說。 學者們圍繞孟子『仁政』思想及其當代意義這一主題,並就孟子核心思想、『仁政』說與民本主義、『貴義賤利』等孟子學說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顧彬教授發起了【孟子的德語現代文學】的討論,他說:『在德國漢學界,孟子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中國哲學家,孟子思想與德國的哲學有很好的交流。孟子「仁」的理論,是在德國的神學和宗教方面都找不到的寶貴思想。』 研討會發起人、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臧克和表示,孟子思想是儒學發展的另外一個階段。在當下重視國學的背景下,對儒學核心學派範疇、體系進行研討有助於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對於孟子思想的傳播,當務之急是對孟子的文本進行認知和解讀。』他認爲孟子思想這樣一個古老的、帶有『原點』意義的話題應該是訴說不休的。 作爲孟子故里的鄒城市,正致力於重塑孟子文化的精神價值。鄒城市副市長謝成海說:『我們所有的迷失都是因爲找不到方向,找不到方向的原因是沒有文化自信。如今我們通過成立孟子研究院、召開學術研討會對孟子思想進行學術研究,邀請學術大家面向市民講述孟子思想的公開課以及做孟子有關資料更新等方面的工作,希望幫助大家找回文化自信,讓孟子思想重回故里。』 來源:人民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