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氣短,兒女情長。為人父母了,自然很關心『兒童節』,不關心不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人類的通感。但怎樣關心,卻各有千秋:是買一套漂亮的衣服,是送一件精緻的玩具,是吃一頓豐盛的大餐,形式各異,目的相同,都是舔犢情深,骨肉血濃。可憐天下父母心!最幸福的童年味道,應該是書香四溢;我想給兒子送一套書,一套【紅樓夢】,讓兒子學學賈寶玉!
我沒有糊塗乃至發瘋,我知道『老不讀三國,少不看紅樓』的俗語。『不讀三國』容易理解,裏面充滿權術、機變、計謀,知道得多人近乎『妖』,會給世道人心以根本性打擊、毀滅性破壞。『不讀紅樓』卻是誤解,封建道學把它單純地看成了言情小說、泛愛小說,其實它是很了不起的心靈小說,充滿了道心佛性,充滿了悲憫仁愛,充滿了普世情懷。這些年我閱讀過多次,才發現賈寶玉是文學史上最質樸、最純粹、最寬厚的心靈。賈寶玉是一個人,也是一顆心,其文學形象是心靈載體。他是世人眼裏的紈絝子弟,他是古今不屑的宦門膏粱,【紅樓夢】中有着充分而形象的描述。其實,作者在這裏用的是『誰解其中味』的隱喻反諷,與『只有門前石獅子乾淨的賈府』行為相悖的賈寶玉蘊含着人類心靈最真、最善、最美的一切。他天真無邪,五毒不侵,透明純淨,溫情善良,沒有世俗權變,沒有手段目的,沒有殘暴血腥,只有審美、愛美、悲憫、關懷。他知道『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的價值,他珍惜『勇晴雯病補孔雀裘』的情意。他受寵不驚,身為王妃的姐姐回家省親,家人驚喜萬狀,誠惶誠恐,他卻平常若素,眼中只有姐姐;他受辱不怨,被謹嚴的父親挖苦諷刺,冷面相加乃至打得半死沒有一句怨言,心中只有倫理;他受害也不恨,以德報怨,被趙姨娘賈環三番五次地陷害,卻不說一句壞話,眼中只有親情。他不願世俗遮蔽心靈,潔身自好,【紅樓夢】第五回中,賈寶玉本想在秦可卿『屋宇精美,鋪陳華麗』的房中休息,但看到『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對聯忙往外走,不肯逗留;在寶玉心中眼裏沒有敵人,沒有壞人,只有童心,愛心,只有人性、美好。中外文學史上,我們還找不到一顆如此純粹、寬厚、光明的心靈。這顆心靈燭照着人性的醜惡、黑暗、殘暴,對這顆心靈我們應該有無限的敬意,無垠的遐想。我們和兒女的心靈方向、行為準則,應該一往無前地走向賈寶玉,而不是走向賈雨村(假語存),也不是走向賈政(假正經)。 泰戈爾說,上帝等待人們在智慧中回到童年。也可能有人會說我們把自己或兒女教育成『賈寶玉』式的純淨會在這個世風日下、人心不古、誠信缺失的時代寸步難行!我們這個時代,的確是欲望燃燒的時代,功利心最重的時代;烈火烹油,鮮花着錦,人心向物質的傾斜已到了變本加厲、無以復加的極端,讓人放下物質欲望、現實利益而回歸生命本身是一種奢望――需要自省、需要修煉,需要經受內心的掙扎與痛苦的抉擇。但無論環境多麼殘酷,我們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不能決定太陽幾點升起,卻可以決定自己幾點起床。我們辛勤勞動、創造財富的目的是為了兒女過上有質量、有品位的文明生活,而不是接替我們再變成浮躁物慾冷淡麻木的機器,抑或成為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二代』,這樣的傳承於個體生命的延續毫無意義,也於民族國家的發展毫無價值。 北大教授錢理群先生在一次會議上感慨地指出,北大等大學正在培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些人高智商,世俗、老到、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利己主義』的思想泛濫,會侵蝕一個國家、民族的精神根基,更不利於形成健康的公民社會。我很讚賞錢先生對這些受過高等教育青年的憂思,北大終於發出了利國利民的理性語言。這不是危言聳聽,現在的青年太實際、太實用,對社會,對世界,對暫時與個人利害無關的身外之事缺少好奇心、同情心,甚而必要的人道主義。這與我們的教育體制把人變成考試機器有關係,也與整個社會的拜金主義風氣有關。 從理論上講,青少年的價值取向決定着一個社會的前途走向。飽學鴻儒,國學大師梁啓超的【少年中國說】至今膾炙人口的原因就是說出了『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的普世真理;豪情萬丈、詩意洋溢的毛澤東也欣然談到『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像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未來社會需要青年去創造,去革新,所以,希望年輕人儘可能地視野開闊一些,目光放遠一些;對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多一點關心,對個人的得失少一點計較;多一點正直、正派、正氣,少一點世俗、勢力、勢利;多一點童心和善心,少一點老成和老到;多一點真誠與自然,少一點虛偽與做作;多一點大方、大度,少一點小心、小氣;多一點實踐、探索、智慧,少一點空談、依賴、聰明。這些看起來平凡、平常、平淡的修養對青年未來、民族未來、國家未來非常重要,需要我們每一個家長在『兒童節』時就付諸行動,從一點一滴、一言一行入手,從小鳥、小花和白雲入手,從生動、友善和幽默入手,從世代相傳的文化倫理入手,從透明至誠的『賈寶玉心靈』入手,言傳身教,耳濡目染,於潤物細無聲的培養之中,讓樹苗成為棟樑! 一個只關心物質、低級趣味的民族,是沒有任何希望的。用愛因斯坦的話說,那是毫無希望的『豬欄式』的理想。情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這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得從今天正視孩子的教育,培養童心、愛心、事業心――什麼地方的樹木,自然會有什麼樣的年輪;種下的是荊棘,絕不會收穫碩果!(李 彬) 來源:西安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