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800歲草鞋入藏杭州一家博物館 主人或為宋代貴族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3-5-31 18:54| 發佈者: 裏人| 查看: 1564| 評論: 0|來自: 錢江晚報

摘要: 看到這張照片,你可能會覺得:呀,這不就是只破草鞋嗎?    沒錯,這是只草鞋,不過它已經800多『歲』啦!它可不簡單哦,大名叫『棕屨』(音同『具』)。   這隻草鞋出自杭州地鐵工地,近日被輾轉收藏進了 ...

看到這張照片,你可能會覺得:呀,這不就是只破草鞋嗎? 


  沒錯,這是只草鞋,不過它已經800多『歲』啦!它可不簡單哦,大名叫『棕屨』(音同『具』)。
  這隻草鞋出自杭州地鐵工地,近日被輾轉收藏進了杭州市中策獎狀博物館。
  怎麼能知道這隻草鞋來自宋代呢?浙江省民間收藏家學會會長蔣兆悅介紹說,一是根據草鞋出土時周圍土層的年份測定;二是根據鞋子的式樣。此鞋長約25厘米,最寬處8厘米,用棕櫚纖維編織而成。鞋子以經緯為基礎,按一定規律互相連續挑上(緯在經上)、壓下(緯在經下),構成花紋。在平紋編織的基礎上再予以變化,運用包纏、盤結等技法,編織出橫格底紋,以繩系帶,結構緊密,不顯露經,極具宋鞋風韻。 
  那麼,宋代是不是特別流行穿草鞋?
  蔣兆悅說,宋代,貴族和士大夫大多穿布鞋,也有織錦綢緞製作的鞋。貴族女子的鞋常用紅色為鞋面,鞋頭尖形上翹,有的做成鳳頭,鞋邊加以刺繡。至於草鞋,則一般為勞動者所穿,不過貴族和士大夫們在平時外出遊玩時也會穿。
  其實古代穿草鞋相當普遍。史料記載,貴為天子的漢文帝劉恆也曾『履不藉以視朝』。古代的俠客、隱士似乎以穿草鞋為時髦,『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風雨任平生』。
  本報記者 王麗
  延伸閱讀
  屨、履、屐
  你會區分嗎
  古代的鞋有很多種叫法,比如屨(ju)、履、舄(xi)、屐(ji)、L(di)等。
  這些叫法之間有相同的,也有相異的。比如屨和履,起初不是同義詞。『屨』是名詞,指鞋,『履』是動詞,指踐踏、踩。【詩經・魏風】中又『糾糾葛屨,可以履霜』,還有【詩・小雅・小F】的『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後來,『履』也有了『鞋』的意思,並逐漸取代『屨』字,更為常用。
  和鞋有關的古詞還有:綦(qí)、P(qú)、X(yì)。綦:古時指鞋的邊飾,也有說是鞋帶;P:古時鞋上的裝飾物;X:用絲線編織成的帶子,古時指鞋底的篆文裝飾。


來源:錢江晚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