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余曉春 實習生王燕雲
『古代詩人不說比我們更富有,但是肯定比我們更幸福。他們在詩詞中表現出面對具體人生選擇時的品格、胸襟、心態,是我們今天望塵莫及的。』上周六,華中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導、文學研究所副所長戴建業做客本報『愛上層樓』讀書會,在湖北東峻實業集團與眾書友分享古詩詞經典名篇,解讀在當今浮躁的社會環境下,如何用詩安頓我們的身心。 以下為戴建業講述實錄。 不管遭遇如何,寧願掉頭而不低頭 陸游一身正氣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曾說過:『在上帝隱去的時代,詩就代替了上帝,我們每一個人生活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詩意地棲居。』我們現在的社會是一個浮躁的社會,在中國的歷史上沒有哪一個時代比我們今天更加浮躁。我們的內心世界很少有寧靜、從容的時候。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讀詩讀人,聊聊古代詩人是如何安頓自己的人生的。 先講講格調。陸游寫過一首著名的詞【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這是一首詠物詞。陸游是南宋著名的詞人,人品高尚、善良。他的第一任夫人叫唐婉,唐婉很得丈夫喜愛卻遭婆婆厭惡。在母親的高壓下,陸游無奈只得休妻。但是陸游終身痛苦。後來陸游寫了很多詩詞,都是懷念唐婉,到70歲時把當年唐婉給他做的菊花枕拿在手上,一聞到菊花的清香就眼淚直流。『少年氣味消磨盡,只有清香似舊時』:當我年輕時的意氣都消磨掉時,現在滿臉皺紋,但是我太太的枕頭的清香還像過去一樣。他一想起心愛的人哪怕是頭髮氣味也會感覺很溫暖。 過去的交通工具就是馬、馬車、驢和我們的腿,但是在途中需要休息喝水,喝水的地方就是短亭,睡覺的地方是長亭。在【卜算子・詠梅】中,『驛外斷橋邊』中的『驛』就是驛站。第一句是講梅花所處的位置,是長在驛站外的斷橋邊,沒有人欣賞。中國有很多天才,在還沒有被人知道的時候就被扼殺了,很多人不懂得欣賞天才。不僅寂寞沒有人欣賞,而且還是一株野梅。野梅在驛站外斷橋邊寂寞地開着,此時已是黃昏,風雨交加,這種情境之下,這株野梅可謂是倒霉透頂。 野梅開在百花前面,無意爭春卻遭百花嫉妒,在零落之時還要遭受命運的摧殘,但是不管遭受何種摧殘,一身清香依然如故。在掉頭和低頭之間,低頭從來都比掉頭容易、舒服,但陸游是一個寧願掉頭而不低頭的人,一身正氣,這叫剛烈。不管命運如何打擊依然『只有香如故』,這是一種格調。在古代,一個正直的讀書人不管遭遇如何,都是一身正氣,不改本色。 32歲的年輕人在中國大地上想『主沉浮』 毛澤東博大強悍深沉 我們來讀一下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這首詞寫於1961年,這時中國正經歷三年自然災害,人們處於飢餓狀態。 毛澤東是老一輩共產黨領導人之中最有文學才華的一個。『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這叫一波三折,冬天的風雨嚴寒,卻突然一轉,風雨送來了春歸,飛雪又一轉迎來了春天。在嚴寒之中『已是懸崖百丈冰』,但就是在這種情境下,毛澤東說『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這其實是毛澤東的自頌。 我在年輕的時候沒有讀懂,年紀大了才讀懂。『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有天晚上我讀到此,想說當男人就要當這樣的男人,多麼從容瀟灑。毛澤東有一張照片,就是1949年10月1日他在天安門城樓上面,底下十幾萬人喊毛主席萬歲。後來看【毛澤東傳】,說他在上城樓的時候淚水滂沱,眼淚縱橫。 客觀地講,毛澤東很有才華,他的胸襟氣度和生命力的強悍,在這首詞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猶有』多麼可憐,但就是如此也不會是『零落成泥碾作塵』。毛澤東有句名言『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結婚之後,我在與太太鬧矛盾時很難過很痛苦,一點都不快樂,但毛澤東卻是與人斗其樂無窮。 我大學畢業的時候25歲,當時的理想是讀個研究生,在大學做科研或者是謀職,30歲後娶妻生子,此生足矣。但是毛澤東32歲的時候,在長沙卻是『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物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一個32歲的年輕人,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想『主沉浮』,試問有幾個男人敢如此發問!這就是氣度。這是學不來的。毛澤東博大、強悍、深沉。 在武昌遇上李白,兩人大吃了一頓 孟浩然比上帝還幸福 孟浩然有一首流傳千古的五言絕句【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是一首小詩,為何能流傳千古?因為這首詩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古代文人的一種生活情致,讓你身臨其境,過目難忘。 孟浩然是湖北襄陽人,出生於一個富裕家庭,40歲那年考進士時,已經是名滿天下。大家都以為他考得上,結果孟浩然沒有考上。李白很少有看得上的人,但李白很佩服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對他評價很高。 李白在黃鶴樓寫了【送孟浩然之廣陵】。孟浩然考試失利之後,就從長安到洛陽再到武昌,在武昌遇上了李白。兩人大吃一頓之後,李白送孟浩然到揚州玩。揚州在唐朝時期山清水秀,美女如雲。於是孟浩然去揚州玩了一趟,他一輩子沒有做過官,真正是瀟灑走一回。 他在【春曉】一起筆就是『春眠不覺曉』,睡覺睡到自然醒,寫出了一種閒散懶散的生活情調。『處處聞啼鳥』,被鳥叫聲叫醒,醒來之後的心情是春天的鳥歡快地叫個不停。第一句寫沒有醒,第二句寫醒了還間接地告訴我們是怎樣醒的,還有醒來的心情是很快樂的。『花落知多少』是一個反問句,就是他不知道花吹落了多少。整個情境是開始沒有醒,後來被鳥叫醒,醒來之後睡眼惺忪,想到昨夜下了一夜的雨,園子裡的花吹落了幾朵呢? 這個男人沒有事干吧,醒來還問花吹落了幾朵?寫出了古代封建士大夫的閒情逸緻,有很高的修養,非常從容,不為任何生活所困擾,他淡化了人生所有的矛盾和爭鬥,比上帝還幸福。 對人生的苦難和貧窮 陶淵明有一種很了不起的幽默感 陶淵明是一位偉大的詩人。我們民族稱為偉大詩人的,只有那麼幾個人: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而像蘇軾一類,我們稱為著名的詩人。因為偉大詩人是超出了技巧和藝術水平,更重要的是一種人格上的評價。 我們知道陶淵明人格很高尚,但是我們不了解,其實他對人生的苦難、貧窮,有一種很了不起的幽默感。『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這首詩就有一種對於人生的幽默。 因為很窮,所以陶淵明去種田,他種田的水平也很糟糕,但是他不是這樣說的。『種豆南山下』,我們以為他種得很好;等到我們這樣覺得,他突然來一句『草盛豆苗稀』,種的草比豆還多;種田種得一點都不好,我們以為是他懶惰,他接着一句『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他不僅不懶,而且勤勞得不得了,天沒亮就起來了,夜晚才回家。正因為對貧窮、對苦難有着幽默的心態,陶淵明才能夠從容。 我寫過關於陶淵明的一本書【澄明之境――陶淵明新論】。我為什麼寫陶淵明,因為我從小是在農村長大,農村的孩子不喜歡做家務。我特別不喜歡洗衣服,每次洗衣服我就特別痛苦。有了孩子之後,我還要洗孩子的尿片,那個時候又很窮,我痛苦得沒辦法,恨不得想跳樓。後來有一次講課,講陶淵明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我很受啟發。 陶淵明那個時候窮得沒辦法,他去討米,他討米的時候竟然寫了一首詩,要是我討米,打死我也不寫。他說『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止。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肚子餓得痛沒辦法,他就出門去討米。他原來是縣長,他不知道去哪裡討,他就慢慢地走,走到哪個地方他就隨便敲門。人家把門一打開看到是陶淵明,於是結結巴巴說,陶先生您大駕光臨有什麼事呀?陶淵明就不好意思說是討米。他討米就寫出了這首詩。 陶淵明有5個兒子,個個兒子都笨,沒一個聰明,笨得沒有辦法。笨也就算了吧,他把笨兒子也寫了一首詩:『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固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要是我們肯定沒辦法了,要是我肯定是很痛苦,但是他卻說天命這樣,給我的5個兒子都這麼笨,我有什麼辦法呢?還是喝酒吧! 陶淵明對於人生的苦難,有一種超脫與坦然,所以他能夠在這麼痛苦的時候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我們現今人都沒有這種超脫,這種超脫是對人生的超脫,首先要超脫功名,超脫利祿,要學會放下才能超脫。 特別鳴謝湖北東峻實業集團支持並提供場地設備 本期讀書會主持人湯潔(長江網記者)、微博維護吳凱(長江論壇)、視頻拍錄謝源(長江論壇) 【現場對話】 如果蘇軾還活着 我要投奔他 記者余曉春 實習生孫迪 書友:現代詩和古體詩怎樣押韻? 戴建業:個人認為,如果要寫現代詩或古體詩,還是以現代韻來押韻。中華民族語言的變化,是音韻變化最快。例如,你今天寫的詩是按照古韻來的,那麼我們現在來看,有可能就是不押韻。如果是寫來欣賞就另當別論,如果是創作,我覺得還是押新韻讀起來會更好一些。 書友:我是一位古詩詞愛好者,我應該怎樣寫詩填詞? 戴建業:一個人如果什麼愛好也沒有,就是一個索然無味的人。寫詩填詞是一個非常好的愛好,而且可以使你的大腦變得靈敏。你要寫詩或者填詞,第一就應該了解基本的詩詞格律,要學一點音韻。第二找幾本經典的詩詞來對照着寫,寫得要有個基本的樣子,哪怕是愛好也要愛好得有點水平。 書友:您寫作最得意的書是什麼? 戴建業:我寫了好多本書了,但我認為寫得最深刻的一本書是【澄明之境――陶淵明新論】。但我的書賣得最好的是【老子・現代版】,十幾年前出版時,賣了一百多萬冊。最近我即將出版的兩本新書【文化病象】和【瞧,這世道】,我自己是比較滿意的。 書友:您最喜愛的古代詩人是誰? 戴建業:在中國古代詩人中,我最喜歡兩個人,一個是陶淵明,第二個就是蘇軾。陶淵明我前面已經說得很多了。我簡單說一下蘇軾,蘇軾是個可愛得要命的人,非常可愛。如果蘇軾還活在我們這個時代,我一定要不遠萬里投奔到他門下當學生。 書友:您最愛的書是哪一本? 戴建業:我給大家推薦一本我覺得每個人都值得看的書,奧地利人哈耶克寫的【通往奴役之路】。我希望年輕的朋友都讀一讀這本書,我們怎麼樣被奴役?是什麼原因使我們被奴役?現在為什麼有奴性?這本書都可以告訴你。 書友:怎樣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有詩意? 戴建業:不是寫詩才能有詩意,生活中每個細節都有詩意,只要你用心發現。你要想真的活得快樂,你就要在你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間發現詩意。比如,清晨起床,孩子對你一個淺淺的微笑;晚上回晚了,妻子對你一聲嬌嗔的埋怨……這都是詩意。關鍵是要調整好自己。如果你沒有調整好自己,你面對的所有人都是敵人,所處的任何環境都是糟的。所以我希望大家把自己調整好,調整好了,眼睛一睜開就是『處處聞啼鳥』。 來源:長江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