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二十篇,開篇即講學習。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認為能反覆實踐所學來的東西是快樂之事。在【論語】裏,孔子最推崇的是學習,最享受的是學習之樂。
學習怎樣才能快樂呢?需要『時習』,即反覆實踐。『習』字的本義是『鳥數習也』,即鳥學飛,要反覆拍動翅膀學習才能飛起來。人學習的目的是學而受益,此益既可以是實踐的事功,也可以是身心的修為。學了並真正能用上,不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嗎?人類的發展沉澱了很多文字的垃圾,學者懵懵,用者懵懵,學習毫無快樂可言。必須是如鳥之學飛最終能飛起來一樣,人的學習也必須最終使人成為能自我提高的人。這樣才有快樂可言。學習者如果感覺痛苦,那一定是出問題了。有人對王陽明說讀書很痛苦,王陽明說,那是你心裏存了一個通過讀書獲得功名的束縛,如果沒有這個束縛,學習應當是快樂的。如果你或你的孩子覺得學什麼東西很痛苦,一定要檢索一下學習的動機與方式。 史傳孔子學琴,就是一個很好的『時習』的例子。孔子向師襄學琴,一段時間後,師襄說,你已會此調可學新曲了。孔子說,不行,我還不會此曲的技法。課後孔子時時操練。師襄又說彈得不錯了,孔子說,只是技法熟了,還沒體會出曲子的意蘊情志。又過了一陣兒,師襄一聽好得不得了,可孔子說還不夠,還沒有體會出此曲何人所作。最後,有一天孔子忽然廢琴長嘆說仿佛看見了作者的風神,似乎是文王作的。師襄說我從老師那聽說這首曲名就叫【文王操】。由此可以看到孔子用心實踐是多麼快樂與有收穫。 【論語】的讀法是要時時與『自己』深入關聯,即打開心靈反求諸己。通過時時實踐帶來的學習之樂會使人產生正反饋,即越學習越快樂,越快樂越學習。用朱熹的話來說是『中心喜悅,其進自不能已』。『學』字是【論語】裏出現65處的高頻詞。怎樣學習,學什麼最重要,是【論語】要告訴我們的主題之一。 明朝顏習齋針對當時讀書人『心上想過,口上講過,書上見過,都不得力,臨事依舊是所習者出』的實踐體系的缺乏,提出了『身習而實踐之』。豐富了『習』字的含義,更強化了實踐對於學習的重要性。 來源:廣州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