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甘肅宕昌重建村落 拯救瀕臨失傳的羌藏文化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3-5-14 22:33| 發布者: 開元之治| 查看: 1577| 評論: 0|來自: 中國新聞網 

摘要: 中新社蘭州5月14日電 (南如卓瑪)甘肅南部宕昌境內深山裡原來分居著許多羌藏人家,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深藏偏遠地區的羌藏文化日漸消失。近年來,當地修建『民俗文化村』,讓分散居住的藏民定居,使得傳統羌藏文化有 ...
中新社蘭州5月14日電 (南如卓瑪)甘肅南部宕昌境內深山裡原來分居著許多羌藏人家,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深藏偏遠地區的羌藏文化日漸消失。近年來,當地修建『民俗文化村』,讓分散居住的藏民定居,使得傳統羌藏文化有了『歸所』。 
  記者月初走訪了宕昌深山處的兩處羌藏村落,立夏時節,這裡已是山青水綠,村落門口各有一座氣勢恢宏的寨門矗立,高高掛起的經幡在風中飛舞。錯落有致的房屋牆體上是一幅幅充滿民族特色的佛像、唐卡、人物、山水彩繪等,栩栩如生。
  岳藏甫村61歲的藏族老人馬超吉說,家以前在山上,前些年,祖輩的很多風俗都快失傳了,現今的孩子不會說藏語了。直到現在入住民俗村,大家才開始重新重視民族特色。
  馬超吉拿出珍藏多年的寶貝『藏式尖角繡花鞋』說,『這是我老伴當年結婚時穿來的,現在沒人會做也沒人穿了』。他回憶道,那時候每逢節日,村里男女都穿上藏服跳『洛羅』(羌藏一種舞蹈)、騎馬、祭拜山神、唱民歌,現在都將失傳了,好在政府重視了,要傳承。
  據【資治通鑑】記載,從南周時開始,宕昌縣就是古羌人主要聚居地之一。後來接近漢區的羌人逐漸漢化,而接近藏區的羌人則逐漸藏化,終形成今日『羌藏』一支。現在,生活在宕昌縣的羌藏約有4800餘人。
  13日,宕昌縣新聞中心負責人劉輝告訴記者,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岳藏甫村列爲災後重建集中安置點,並把該村作爲民俗文化村科學發展示範點重點建設。
  在這些羌藏村,道路硬化,有了自來水和農電線路。岳藏甫村黨支部書記楊吉安說,村里還修建了標準化衛生間、籃球場,配備了健身器材,建了農家書屋,居住深山的羌藏民眾過上了『現代生活』。
  宕昌縣以『民俗文化村』爲依託,每年7月份舉辦『羌藏民族服飾展』遊街活動。此外,官方還開始記載收錄羌藏民歌、羊皮鼓祭祀等活動,提倡羌藏孩子學習母語,整理收錄『苯苯教』流傳經文等。
  如今,宕昌縣將這裡的人文環境與生態資源結合,力推『官鵝溝』景區,讓外界領略甘肅南部的藏羌文化。(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