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家南派三叔在其微博上自爆『出軌』,引起眾多網友的極大關注,網友紛紛在網上進行種種揣測、責問甚至攻擊,一時激起千層浪,『第三者』、『精神問題』等一系列涉及南派三叔隱私的話題如被觸發的多米諾骨牌一樣向網友和當事者倒來。
最終,這一鬧劇以南派三叔的父親爲兒子發的一條微博作爲終結。該微博指出:南派三叔已經住院接受治療,並且將離開網絡一段時間。作家的私事而非作品占據了公眾的視野,這一事件不禁讓人聯想到近年來被熱議的作家 『明星化』現象。 資訊時代幫助作家『明星化』 曾有一位美國女士讀了錢鍾書的書,十分敬佩,想登門拜訪。錢鍾書卻在電話中調侃道:『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母雞』與『蛋』的比喻也許不夠貼切,卻從某種意義上極爲形象地說明了錢鍾書眼中作家與作品的關係。 然而,近年來錢鍾書的這一想法卻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從被冠以『學術超女』與『學術超男』的於丹與易中天,到網絡中風起雲湧的郭敬明、韓寒,再到南派三叔,不難發現,隨著作家知名度的提高,人們不止想要看到作品也想要看到作品背後的作者,有時,對於作家的關注甚至超過了其作品。 其實,作家的『明星化』現象並不新鮮,1882年王爾德曾經赴美國做了一系列演講,受到美國民眾的追捧,毛姆、蘭波等人的私人生活也曾引起很大的社會關注。然而,現今,作家的『明星化』正在愈演愈烈。有學者指出這主要歸功於資訊時代的到來。隨著電視、網絡等媒介工具的普及,作者能夠更多地出現在讀者的視野中,從前我們也許只能透過作家的文字來解讀、想像作家,然而現在,我們打開網絡就能看到關於作家的種種信息,而這些信息許多時候是與其創作無關的一些閒聞趣事。 『用作品說話』是最有力表達 作家『明星化』是文學的新生還是文學的墳墓? 從郭敬明等一系列作家的走紅中不難發現,作家『明星化』在提升作家知名度的同時,也讓作家的思想得以進一步傳播,其對於作家作品的營銷與發布的促進作用不言而喻。 然而,從近期南派三叔的自爆『出軌』到余秋雨的『被離婚』,作家的『明星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關注與警惕。當作家本身作爲一種資源被人們不斷地挖掘與消費時,其作品的文本價值是否變得越來越不重要?當有人出於經濟利益的驅動而不斷地製造『花邊新聞』來滿足公眾的窺探心理時,文學的嚴肅性與純潔性又將何去何從?當人們對於挖掘作家私人生活的興趣日益高漲,又由誰來保障給作家一個安心創作的環境?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莫言有些不堪其擾。他公開表示:『今後大家最好不要邀請我,多麼光彩的事我都不參加。第一不要邀請我,第二不要到我老家去,大家各干各的,我用我的新作回報你。』莫言的話令人深思,關心作家的文字也許才是讀者對作家真正善意的欣賞,『用作品說話』也許才是作家對讀者最有力的表達,畢竟界定一個作家價值的重要標準始終是其作品與思想,而非那些抓人眼球的私人生活細節。 想像這樣一個場景,當我們被一篇低俗八卦文章所吸引,最後發現故事中的主人公還是位作家,於是我們驚訝地一呼『原來他還出過書!有空去看看』。這對作家而言何嘗不是一種悲哀。 來源:文匯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