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页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内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最窄胡同重现"最早金融街" 三年内恢复最早格局(2)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3-4-28 17:42| 发布者: 沙舟| 查看: 1529| 评论: 0|来自: 北京日报

摘要: 游客慕名追寻炼银炉原址 百年后的今天,游客走在“抬头一线天”的钱市胡同里,仍可以觅得当年的繁华。 用繁体字书写的万丰银号、恒德银号牌匾,尽管已是斑驳不堪,却依然嵌在院门之上;“增得山川千倍利,茂 ...

游客慕名追寻炼银炉原址

百年后的今天,游客走在“抬头一线天”的钱市胡同里,仍可以觅得当年的繁华。

用繁体字书写的万丰银号、恒德银号牌匾,尽管已是斑驳不堪,却依然嵌在院门之上;“增得山川千倍利,茂如松柏四时春”,钱市胡同2号院的门板上,中国金融业亘古不变的“愿景”依稀可见,可惜的是,门牌上方见证了“京师商务会”的铭牌,已在5年前的一天夜里不翼而飞。

4号院乌黑的老院门上,已经看不清对联。好在院子里的老窗户和窗格保存完好,窗格上雕刻的兰花图案巧夺天工。

“钱市胡同里的好东西可远不止这些。”在这儿住了20多年的“老北京”张玉和,指着胡同西头约4米高的一个大屋顶(罩棚)说:“那底下,就是咱家。”

胡同西头的7号院里有南、北两排平房,中间天井升高,上加这座木质的“五撰悬山式”屋顶,两侧升天窗,俨然是当代金融交易大厅的雏形。张玉和跟他老伴住的一间10几平方米的平房,就是炼银炉所在的“穴位”。搭建炼银炉讲究“金三银四”,一排六间北房中,从西头数第三间,从东头数第四间,就是聚敛财气的“穴位”。

屋里的炼银炉早就成了过去时,可张玉和家的屋子中央,至今仍保留着炼银炉烟囱出入房间必需的天窗,防止有人从房顶进屋的格栅也保留了下来。张玉和说,他家这几年已经接待过不少游客,都是奔着炼银炉的“财气”之说,慕名而来。

鲜为人知的是,在院西墙和西数头一间北房之间,原本还留有一个只能容纳一人出入的后门,专供前来提款的“大客户”使用。“那头一间北房,其实就是门房,看门人全天盯着后门,许出不许进。” 张玉和说。


来源: 北京日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