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十二五"考古工作動向:基本建設考古是重中之重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4-9 11:57| 發布者: 阿土伯呀| 查看: 2100| 評論: 0|來自: 人民日報

摘要: 2012年全國考古工作會議於6日、7日在浙江杭州舉行,來自全國各地文物考古部門的代表以及專家分析了兩年來我國考古工作的得失,對『十二五』期間考古事業的發展提出了建議。 會議期間,2009―2010年度國家文物局『 ...

2012年全國考古工作會議於6日、7日在浙江杭州舉行,來自全國各地文物考古部門的代表以及專家分析了兩年來我國考古工作的得失,對『十二五』期間考古事業的發展提出了建議。

會議期間,2009―2010年度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獎』揭曉,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遼代祖陵陵園遺址、浙江良渚古城2009―2010年的調查發掘、陝西西漢帝陵考古調查發掘等4個考古項目榮獲一等獎。

80%以上的考古配合國家基本建設,考古質量明顯提升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指出,配合基本建設的考古、大遺址保護和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在過去的兩年取得重大進展,也是下階段的工作重點。

配合國家基本建設的考古占所有考古工作的80%以上,三峽、南水北調、西氣東輸二線、京滬高鐵、川氣東送等國家重大基本建設工程,一直是考古人員工作的主戰場。

配合基本建設的考古,現在有了更多的學術課題意識,考古質量得到明顯提升。比如重慶老鼓樓南宋衙署遺址、江蘇張家港黃泗浦遺址的考古發現,豐富了城市文化內涵,也促使地方政府採取原址保護措施,留下城市文化命脈和歷史記憶。

但目前經濟建設與文物保護的矛盾仍突出,文物遭受破壞的情況相當嚴重,在進行基本建設時有法不依的現象依然存在,個別政府部門和法人違法的行為屢禁不止。

大遺址保護將向縱深發展,將形成水下文化遺產保護新格局

國家文物局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構建『六片、四線、一圈』為重點、150處大遺址為支撐、覆蓋全國的大遺址保護新格局。今後幾年,大遺址保護工作將在全國範圍內進一步向縱深發展。

『十二五』期間,國家文物局將以南海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基地建設、重點海域專項調查、重要沉船和水下遺址搶救性保護等項目為重點,逐步構建國家主導、以沿海海域為主、適當兼顧內陸水域的水下文化遺產保護新格局。

全國具考古發掘資質的領隊不足700人,考古事業缺複合型人才

與會專家認為,目前考古新發現的積累速度與規模已遠遠超越了考古研究的速度與規模。

201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將考古學調整為一級學科,考古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

結合中華文明探源、指南針計劃、早期秦文化研究等國家重點科研課題開展的考古工作日益深入,鹽業考古、城市考古、佛教考古、手工業遺址考古成果令人矚目。跨學科、跨行業合作加強,現代空間技術、測繪技術、數字信息採集和材料提取技術逐步推廣,多學科合作研究的帶動作用顯著。

然而,複合型人才的缺乏已經嚴重製約考古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國家文物局專家委員的平均年齡已超70歲,全國具有考古發掘資質的領隊不足700人,無法應付在全國各地鋪天蓋地進行的基本建設項目。(記者楊雪梅)


來源:人民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