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第二屆中澳文學論壇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莫言和庫切兩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巔峯對話引人注目。不過,此次巔峯對話似乎變成了莫言的『訴苦』大會。莫言在講述和諾獎淵源的同時,還談到了獲獎後『身不由己』的生活,庫切則對莫言的現況表示同情。向來惜字如金的他在發言時談了諾獎審美標準的變化,發言超過了網友此前預估的『5句』。不過,網友當日最關心的並非文學本身,而是兩位諾獎得主的氣場和外貌…… 莫言大吐苦水 拒當『政治家』只想安靜寫作 此次論壇的主題是『文學與包容』,包括庫切、莫言、徐小斌、葉辛在內的多位中澳作家展開了相關主題演講及作品朗讀活動。下午3時許,庫切和莫言圍繞『諾貝爾文學獎及其意義』發表簡短演講。莫言梳理了自己與諾獎的淵源,稱最初是獲得諾獎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將自己的名字和諾獎捆綁在一起。他表示,雖然最初很高興,但此後這種捆綁讓自己不勝其煩,以至於曾公開表示:如果你跟哪個作家有仇,你就造一個謠言『說他最有希望得諾獎』。 他透露曾對諾獎有誤解,以為諾獎有『潛規則』,而自己並不符合這個『潛規則』,『但在瑞典領獎的十來天期間,我充分感受到瑞典人對我作品的熟悉和喜愛。他們評判文學最重要的標準,從來都是文學本身,而非其他。』 莫言還談到了獲獎後的生活。面對外界質疑,他認為『寫作也是一種發聲』,盼重返書桌安靜寫作。他透露獲獎後有親友來找自己幫忙給孩子找工作或打官司;還有不相識的人寫信或上門借錢;還有人希望他用諾獎得主的身份發言,藉以改變社會上存在的種種弊端。莫言表示,作家轉行做『政治家』也是一種選擇,但自己沒有這個能力,也沒有這個興趣。『我只想安靜寫點東西,當然也會悄悄做些有益於社會但與寫作無關的事。不管我配不配,我確實是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我現在最應該做的事,就是儘快回到書桌前,寫出好的作品。我認為這是一個作家對社會最好的發言,最好的回報。』 庫切同情莫言 發言超5句 但疑似念詞條? 昨日,庫切在發言中談了諾獎審美標準的變化。他表示,在世界各地有各種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但其評獎也並非完美。他強調自己並非要批評評委會或瑞典皇家學院,只是想講講自己理解這個獎產生的條件。他說,根據諾貝爾遺囑,諾貝爾文學獎要頒給『表現出理想主義傾向並有最優秀作品的人』,諾貝爾本人討厭左拉和一切自然主義文學流派的東西,所以獲獎者須是世界觀和諾貝爾本人相容的作家。但此後有三個例子並非表現理想的,就是耶利內克、奈保爾、貝克特。 以沉默著稱的庫切,此番演講超過了網友此前預估的『5句』,但整個發言依然很酷很簡潔。作家張悅然在微博表示:『庫切的演講就這樣結束了嗎?為什麼我覺得他只是把維基百科上「諾貝爾文學獎」的詞條念了一遍呢?』就此,作家徐坤評論稱:『同感。庫切說,諾獎要頒給「表現出理想傾向的文學作品」,但有三個例子並非表現理想的:2004耶利內克、2001奈保爾、1969貝克特。「其實,每部作品都是黑暗的」,庫切以這句話戛然而止。』 庫切以不苟言笑聞名,『與庫切一起沉默』成為其粉絲『投誠』的口號。但據記者觀察,這種說法有些誇張,庫切雖然講話不多,但並未擺出拒人千裏之外的姿態。對於一些簽名採訪要求,他也並未拒絕。莫言談到自己受邀請太多身不由己時,庫切表示『非常同情莫言先生。』 連結 阿來:庫切很優秀 莫言更是如此 昨日上午,作家阿來代言達古冰山新聞發佈會在蓉舉行。雖然是以『一元錢』的代言費為家鄉旅遊服務,但此前多位名家因代言而『惹禍上身』的案例,不得不讓人為其擔憂。對此,阿來輕鬆地回應:『我想可能的風波就是山裏的女妖把我拐走吧,但這不大可能出現。』 對於此次莫言與庫切的巔峯對話,阿來表示,他曾去拜訪庫切,但遺憾的是『擦肩而過』。『去年我去開普敦,原來得到的信息是庫切在開普敦大學教書,我去打聽,結果他已離開。』問及對兩位諾獎得主的巔峯對話有何看法,他說,作家的這種交流其實非常多。他透露,今年8月打算到美國呆4個月,除了寫作遊歷,還要跟不同的作家交流對話。 如何評價庫切?阿來說,『他當然是很優秀的作家,莫言更是如此,去年我們還一起和國外作家對話,一次是去意大利,一次是去西班牙。作家們在一起說說話是常情。』 網友吐槽 看看庫切的酷帥范兒, 再看莫言的背影…… 昨日,兩位諾獎得主巔峯對話,網友關注的並非文學本身,而是『帥到爆』的庫切。黑皮夾克,白襯衫,冷酷的面龐,庫切一亮相便受到熱捧,『庫切不僅名字簡潔明了,身材長相更沒話說,尤其是他這個年齡,有材有財又有才,典型的高富帥。』 據悉,庫切崇尚環保,酷愛騎車,一生中對兩樣東西痴情不改,一個是『自傳』,一個是『自行車』。他像修道士那樣自律勤奮,不喝酒、不抽煙、不吃葷,騎車進行長途運動以保持健康,每天早晨伏案寫作至少1小時,周末也不例外。冷若冰霜的外表下,其內心世界非常豐富,思維高度活躍,不斷嘗試新的思想。這種活躍與嘗試,外化為他腳下飛轉的自行車輪。在南非開普敦期間,該城每年一度的自行車賽裏少不了庫切的身影。網友稱,『這體形、這氣質,是騎車騎出來的。』庫切比莫言大15歲,很難相信他已73歲。網友吐槽,一到這種場合,文學地位相仿的兩人,最重要的還是氣場或外貌,『所謂的中西方文化差異,看庫切帥到爆的范兒,再看莫言的背影,同樣的諾貝爾,不一樣的「背多芬」。』(見習記者 李躍) 來源:成都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