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阮儀三斥文保亂象:中國古城牆只有三座半是真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4-12 11:03| 發布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433| 評論: 0|來自: 新民晚報

摘要: 『中國有近20000個城鎮,其中有2000個是歷史古城鎮。但是這筆寶貴的文化資源,如今還剩下多少實質內容?以古城牆爲例,看似到處都有,但只有三個半是真貨(荊州、平遙、新城和半個西安),其餘都是假貨,是近年來重建 ...

『中國有近20000個城鎮,其中有2000個是歷史古城鎮。但是這筆寶貴的文化資源,如今還剩下多少實質內容?以古城牆爲例,看似到處都有,但只有三個半是真貨(荊州、平遙、新城和半個西安),其餘都是假貨,是近年來重建的,最多也就是夾雜著些遺址。』這是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國家歷史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昨日在滬進行演講時所說的。同時,第三屆蘇浙滬文物執法培訓交流會議在本市召開,蘇浙滬文物執法部門的有關領導及近百位一線文物執法人員出席。阮儀三面對現場的文物保護執法人員,表示鑑於聽眾的專業性和特殊性,他著重要講的是目前我國在歷史文化建築保護上急需改變的亂象、困境。

大興土木重建

都在隨心所欲

『全世界被列爲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有110多個,中國名列其中的只有麗江和平遙兩個小型城市。爲何像十三朝古都洛陽、元大都和明清首都北京以及歷史上的開封、西安等大城市沒有評上,關鍵是老建築都被拆毀,沒有好好保護。』阮儀三指出,在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大規模的城市老建築的拆遷之後,很多地方如今已經意識到老建築的重要性。於是,各地又興起了一股大興土木的復古風。『北京琉璃廠修了個明清一條街,隨即全國很多城市都陸續出現了明清一條街,姑且不論建築樣式是否對頭,單是到處都在用紅色的廊柱就大錯特錯了。這個顏色在古代是不能用在民居上的。如此臆造的仿古建築是否讓稍有歷史知識的人看了可笑呢?』

另一個全國各地都在建造的當屬古城牆。中國有千年歷史的古城上千個,城牆絕大多數都已經拆毀,如今已經或正在重建的不在少數。阮儀三說:『中國的城市建築歷來都是遵循一定之規,相關的文字記載在周朝的文獻中就有。城牆的造法是有講究的,一座城牆上要有72個馬面、3000城垛,這不是想當然的。而現在重建的所謂古城牆基本都在隨心所欲。』

缺乏整體規劃

造成桂林、杭州之憾

『保護歷史文化建築,並非僅僅是保護建築本身。』阮儀三認爲,歷史文化建築乃至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不能僅僅停留在不拆除老建築上。『不少地方政府沒有整體規劃,或者耐不住眼前利益的誘惑,簡單認爲不拆老建築就算保護的大功告成。』『歷史建築之所以是種文化,關鍵是環境、氛圍的協調。』阮儀三舉例說:『當年小平同志接受專家意見下達了「保護蘇杭」的指示。結果,蘇州守住了,老城區里不見高樓,整體氛圍很協調;杭州卻高樓林立,堪稱國之瑰寶的西湖在申遺時,只能申請景觀類,因爲周圍環境都破壞了。』讓阮儀三擔憂的是,這樣讓人痛心疾首的事還在發生中。『桂林市區有十多座山峰,造就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現在,山峰旁邊卻建起了高樓,桂林方面請我去,我當場就批評,如今是「桂林高樓甲山水」。』

要『延年益壽』

不要『返老還童』

『胡慶余堂修繕之後邀請業內人士參觀,一位同行的學者講,修得比原來還要好。這是損人的話,修繕怎麼可能超越原作呢?』阮儀三指出,保護老建築的修繕工作應當是『延年益壽』而非『返老還童』,否則無法保留歷史文化建築的原真性。現在很多古建築保護工程當中,補補貼貼之後要刷一遍漆,有文革標語的一定要鏟掉。這一刷、一鏟,抹去的是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留存,反映的是急於求成的心態。『一朝一夕是無法恢復百年、千年傳承的,急於求成做出的只能是表面文章。』


來源:新民晚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