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辭海】被指詞條有誤:劉趕三並未罵過李鴻章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4-13 14:25| 發佈者: 阿土伯呀| 查看: 1778| 評論: 0|來自: 北京晨報

摘要: 張文瑞    【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版)劉趕三詞條有這樣一句:『據傳因諷刺李鴻章的喪權辱國而受杖責,鬱憤而死。』此話明顯有誤。   吳小如先生曾撰文【劉趕三軼事辯訛】質疑:老劇評家景孤血認為此 ...
張文瑞 
  【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版)劉趕三詞條有這樣一句:『據傳因諷刺李鴻章的喪權辱國而受杖責,鬱憤而死。』此話明顯有誤。
  吳小如先生曾撰文【劉趕三軼事辯訛】質疑:老劇評家景孤血認為此事不實,力主刪除,但【辭海】編委不忍割愛,加了『據傳』二字,這樁公案便依違於疑似之間了。
  劉趕三(1817-1894),名寶山,天津人,晚清伶人,工丑,位列『同光十三絕』。以【辭海】中這句話,劉趕三在劇中現場抓哏諷刺李鴻章,應是『甲午之戰』後。據【光緒東華錄】載,李鴻章遭黜是光緒二十年甲午八月十八日(1894年9月17日),劉趕三在此37天前(1894年8月10日)已病歿,照【辭海】之說,劉趕三隻能在陰間怒罵李鴻章了。 

  劉趕三是京劇醜行巨擘,因玩意兒好,各班兒爭邀,最忙時一天趕三包(趕包,梨園行話,指趕場),別人叫他『趕三』。他打小兒入塾讀書,到了十六七歲才入行學戲,算是梨園行裏識文斷字之人。他在台上念白響脆、表演逼真、現場抓哏、莊諧兼有,功夫精到大紅於北京,尤以牽着活驢『墨玉』上台享譽梨園。
  但凡丑角兒,現場抓哏是基本功,劉趕三是此中強手。他出語精妙,卻也驚人,膽子大。皇上、太后、親王、貝勒,他都敢當場『砸掛』。同治帝駕崩,國喪期滿,他登台逗哏說:『東華門我是不去的,因為那兒門裏頭,有家闊哥兒,新近害了病,找我去治。他害的是梅毒,我還當是出天花兒呢,一劑藥下去,就死啦!我要再走東華門,被人瞧見,那還有小命兒嗎?』台下戲迷嚇得瞪眼咋舌,以為他瘋了。
  1884年,『馬江之戰』(即中法馬尾海戰),中國戰敗。清軍提督張佩綸是李鴻章的女婿,所任官職也是李鴻章所薦。一時朝議張佩綸重罪,李鴻章上奏請罰,廷議摘去頂戴花翎。劉趕三就把這段事拿到台上去了:『摘去頭品頂戴,拔去雙眼花翎,剝去黃馬褂子』云云。恰逢李家人在座,以為趕三這是惡語罵人,就告到巡城御史衙門。劉趕三被拘去打了板子,回家後抑鬱了好長日子。
  伶人怒罵『賣國賊』,豪氣可嘉,後人著文記載了這段事跡,可著者不做詳考,把『馬江之戰』後移10年,移花接木到1894年的『甲午之戰』。劉趕三被巡城御史衙門打板子不是一次兩次,唯獨『甲午海戰』這次已病臥於床,根本登不了台。他多次獲罪親貴,漸漸知悔謹飭。於街巷遇有前導之車,往往鞭驢避道。趕上有人喝問,他下驢垂手屈一膝作禮,口中念出一哏:『小的劉趕三。』其人大笑而去。
  【辭海】作為權威大型工具書,落筆如此草率,且存此硬傷,實在不該。
來源:北京晨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