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辞海》被指词条有误:刘赶三并未骂过李鸿章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2-4-13 14:25| 發佈者: 阿土伯呀| 查看: 1774| 評論: 0|來自: 北京晨报

摘要: 张文瑞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刘赶三词条有这样一句:“据传因讽刺李鸿章的丧权辱国而受杖责,郁愤而死。”此话明显有误。   吴小如先生曾撰文《刘赶三轶事辩讹》质疑:老剧评家景孤血认为此 ...
张文瑞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刘赶三词条有这样一句:“据传因讽刺李鸿章的丧权辱国而受杖责,郁愤而死。”此话明显有误。
  吴小如先生曾撰文《刘赶三轶事辩讹》质疑:老剧评家景孤血认为此事不实,力主删除,但《辞海》编委不忍割爱,加了“据传”二字,这桩公案便依违于疑似之间了。
  刘赶三(1817-1894),名宝山,天津人,晚清伶人,工丑,位列“同光十三绝”。以《辞海》中这句话,刘赶三在剧中现场抓哏讽刺李鸿章,应是“甲午之战”后。据《光绪东华录》载,李鸿章遭黜是光绪二十年甲午八月十八日(1894年9月17日),刘赶三在此37天前(1894年8月10日)已病殁,照《辞海》之说,刘赶三只能在阴间怒骂李鸿章了。 

  刘赶三是京剧丑行巨擘,因玩意儿好,各班儿争邀,最忙时一天赶三包(赶包,梨园行话,指赶场),别人叫他“赶三”。他打小儿入塾读书,到了十六七岁才入行学戏,算是梨园行里识文断字之人。他在台上念白响脆、表演逼真、现场抓哏、庄谐兼有,功夫精到大红于北京,尤以牵着活驴“墨玉”上台享誉梨园。
  但凡丑角儿,现场抓哏是基本功,刘赶三是此中强手。他出语精妙,却也惊人,胆子大。皇上、太后、亲王、贝勒,他都敢当场“砸挂”。同治帝驾崩,国丧期满,他登台逗哏说:“东华门我是不去的,因为那儿门里头,有家阔哥儿,新近害了病,找我去治。他害的是梅毒,我还当是出天花儿呢,一剂药下去,就死啦!我要再走东华门,被人瞧见,那还有小命儿吗?”台下戏迷吓得瞪眼咋舌,以为他疯了。
  1884年,“马江之战”(即中法马尾海战),中国战败。清军提督张佩纶是李鸿章的女婿,所任官职也是李鸿章所荐。一时朝议张佩纶重罪,李鸿章上奏请罚,廷议摘去顶戴花翎。刘赶三就把这段事拿到台上去了:“摘去头品顶戴,拔去双眼花翎,剥去黄马褂子”云云。恰逢李家人在座,以为赶三这是恶语骂人,就告到巡城御史衙门。刘赶三被拘去打了板子,回家后抑郁了好长日子。
  伶人怒骂“卖国贼”,豪气可嘉,后人著文记载了这段事迹,可著者不做详考,把“马江之战”后移10年,移花接木到1894年的“甲午之战”。刘赶三被巡城御史衙门打板子不是一次两次,唯独“甲午海战”这次已病卧于床,根本登不了台。他多次获罪亲贵,渐渐知悔谨饬。于街巷遇有前导之车,往往鞭驴避道。赶上有人喝问,他下驴垂手屈一膝作礼,口中念出一哏:“小的刘赶三。”其人大笑而去。
  《辞海》作为权威大型工具书,落笔如此草率,且存此硬伤,实在不该。
来源:北京晨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