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馬未都提及稀世藏品再現:熱河桌傳人今在內蒙古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3-3-27 02:27| 發佈者: 開元之治| 查看: 1822| 評論: 0|來自: 北方新報

摘要: 採用熱河桌工藝製作的圈椅     文・攝影/本報記者 任鏡宇     在【百家講壇】中,馬未都先生曾提到一張萬字錦地拼面畫桌,相傳其由紫檀和癭木製成,桌面約用5000個細小木塊手工鑲嵌成連綿不斷的d字圖 ...

採用熱河桌工藝製作的圈椅

    文・攝影/本報記者 任鏡宇

    在【百家講壇】中,馬未都先生曾提到一張萬字錦地拼面畫桌,相傳其由紫檀和癭木製成,桌面約用5000個細小木塊手工鑲嵌成連綿不斷的d字圖案,其工大巧,其物彌珍。這種桌叫熱河桌,其工藝有數百年歷史。熱河桌不止是一種桌子,它是一種工藝,這種屬於清朝皇家的工藝幾經輾轉,在其創始工匠後人孟繁中手中再現。

   孟繁中在呼和浩特市居住,3月11日,記者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溝子板村採訪到他,也了解到熱河桌風雨飄搖的歷史。

    重拾絕藝

    得知記者前來採訪,孟繁中的妻子孫果早在巷口等候。看到記者,她熱情地和記者聊起來。『做家具的時候響聲特別大,害怕吵到鄰居,所以我們搬到稍偏僻的地方,人少些,方便幹活。』走過一段泥濘土路,到了熱河桌的製作『車間』,一個簡易二樓,窄小的院落被建起來的磚瓦房填滿,製作家具的材料和工具被孟繁中放在不同房間。

    孟繁中站在『車間』門口,神情平靜祥和,目光篤定倔強,『現在還沒有正式開工,這些家具都是以前做好的,現在沒有成品。』

    記者發現他的聽力不好。孫果解釋說:『他在年輕的時候落下的毛病。後來開始做家具,天天被機器吵,聽力越來越差。』說罷,孫果囑咐孟繁中帶上助聽器。

    孟繁中坐在了一把萬字錦地拼花木椅上,『1988年,我從赤峯經棚鎮木器一廠調到了呼和浩特市鋼木家具廠工作,單位轉制後自己創業謀生。這期間我賣過餐桌椅,也在家裝公司上過班,都在從事與家具相關的工作。』

    他提到了熱河桌近些年的歷史,不勝唏噓。他的父親擅長熱河桌工藝,也因為這層關係而在文革中被批鬥還獲罪,熱河桌工藝就此不復。

    2005年,孟繁中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山東人掌握了一種在樹枝上雕刻的絕活,回想起年輕時向父親學習過的熱河桌工藝,重拾祖藝的想法在心中燃起。後來,他在一本鑒寶類雜誌上看到,一名外國記者寫了一篇關於熱河桌的文章,還在文中質疑,這門工藝是否已經失傳,『從那時候起,我就決定重做熱河桌,讓這門手藝繼續傳承,』他加強了語氣,『那時候,我希望告訴那個外國記者,這門手藝還在,還有人傳承。』

    坎坷傳承

    熱河桌工藝,是一種高超的鑲嵌技術,是用小木條手工拼合,嵌成d字紋做表面裝飾實木家具的製作工藝。熱河桌起源於清朝雍正初年,篤信佛教的雍正在圓明園內自己設計了d字為造型的萬字殿,後被稱為『萬方安和』。孟繁中說:『當時的雍正帝與現代領導人一樣崇尚節儉。在修建圓明園時,他對大批名貴木材下腳料被扔掉感覺可惜,就命令工匠想辦法充分利用這些廢料。』當時,孟繁中的祖先孟傳義是內務府造辦處督造,他和工匠們反覆研究,發明了用下腳料做成窄小木塊、鑲嵌出寓意祥和的d字圖案的工藝,這種工藝的製品擁有精美絕倫的飾面紋路,令雍正龍顏大悅。後來,孟傳義參與承德避暑山莊的修建,將這門手藝帶到了當時的熱河,時稱熱河桌工藝。這種工藝相當複雜,其使用也是皇室貴族的專利,風靡一時。

    『紅極一時的滿蒙貴族家具在後來的傳承上遇到了浩劫,』孟繁中回憶說,『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燒毀了大部分熱河桌。後來的日本軍入侵,也在承德搶奪毀壞了很多當地熱河桌作品。再一次就是文革時期破四舊,家中僅有的幾件作品都被沒收損壞了,我的父親也因此受到了牽連。從此,家中沒人再敢提到這門手藝。』

    熱河桌工藝傳男不傳女,不外傳。孟繁中說:『我們歷代傳人都堅持傳承,即使遭到迫害,也沒有停止。文革結束後,父親的身體逐漸好轉,他開始傳授我技藝。父親還是受到文革的影響,只是傳授我工藝流程,並沒有讓我製作。他只是希望這門手藝不要斷送在他手裏。』

    其道艱深

    孫果說:『這門手藝繁雜,對製作人的要求十分嚴格。老孟經常開玩笑說,做熱河桌比刺繡還複雜,想要學會這門手藝,少說也得兩三年。一套實木家具,做起來需要半年時間。』

    萬事開頭難,僅憑少年時父親傳授的口訣和手藝,孟繁中想要恢復熱河桌工藝看似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口傳心授,熟練掌握其精髓,需要超出常人的記憶力和領悟能力,『和我父親學手藝的時候,年紀還小,記憶力強,有些東西都深深地印在腦海裏,在我剛開始製作的時候都可以記起來。』孟繁中說。

    『熱河桌從原料到後期成品,需要上百道工序才可以完成,主要包括烤、攢、占、算、嵌、磨、合等。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計算,算好木塊的數量、力道、圖案規律才可以順利製作。』孟繁中在恢復製作的過程中,總結出『三準』:心准、眼准、手准。所謂心准,就是要記住拼嵌時的力道、紋路和木塊數量;眼准就是能看出製作時力道、紋路和木塊數量的變化;手准,就需要長時間的練習,最後達到絲毫不差的雕刻功夫。

    業精於勤――孟繁中長時間與木頭接觸的結果是,他的皮膚變得粗糙,製作時留下的傷痕也十分醒目,為了重拾祖先留下的技藝,他無比投入。

    孟繁中恢復熱河桌工藝的第一件作品就是萬字錦地拼面畫桌。此前,他只是在電視上看馬未都先生提起過,在北京觀復博物館,他真的看到了這件出自祖先之手的珍寶,『萬字錦地拼面畫桌,製作太複雜,至今只有兩件珍藏於故宮和北京觀復博物館中。我看到觀復博物館那件藏品時非常激動。回到家後,我就尋思着恢復一件萬字錦地拼面畫桌。』材料、條件有限,孟繁中經過3年的反覆揣摩研究,終於製作出萬字錦地拼面畫桌,並將這件作品陳列在家中。

    不久,買主主動找上門,向他買走了這個畫桌。老孟目睹祖先的技藝被今人所知並欣賞,十分有成就感。所以,他不顧家人的反對,放下手中的工作開始研究熱河桌工藝。功夫不負有心人,熱河桌從最初的d字圖案,經過孟繁中研究,現在已有單連環d字、九空d字、蓮花山、長城線、太極圖、吉壽圖等9種圖案。據孟繁中介紹,其中三項曾獲得國家專利局頒發的桌面設計專利,但可惜的是,因孟繁中沒有繼續繳納專利費而最終廢止。

    引以為用

    恢復了製作工藝之後,孟繁中的作品被很多人所知曉,精湛的手工藝作品,親民的價格,令不少人來他家購買家具。『剛開始,我還不太樂意賣,因為當時的想法比較保守,總認為這是屬於自己祖上傳承的手藝,所以不想將這門手藝流傳出去,』孟繁中還解釋說,『一位開發商看到我家裏做的家具十分喜歡,一下子買走了2套。起初他看到我不太樂意出售,就告訴我,只有走市場發展的道路才能將傳統技藝和文化遺產傳承發展下去。』孟繁中覺得他有道理,但還是遲遲沒有着手去這樣做,直到一位來自巴彥淖爾市的老闆看出了熱河桌的前景,想要和孟繁中合作,來到家中商量,條件讓老孟提供技術,他出錢開拓市場。孟繁中說:『這本來是一件好事情,可是後來我發現,這位老闆並沒有拿出錢來為熱河桌工藝做宣傳打市場,而是把這種工藝當成了一個圈錢的工具,志不同不相為謀,我後來拒絕了他,想要自己干!』起初,為了省錢,孟繁義把家裏的簡易二樓當作工作間,一邊做一邊出售家具。

    在經營過程中,老孟遇到了困難,『製作熱河桌需要使用各種名貴紅木材料,我實在沒有能力投入資金,只能靠朋友的引薦,有人訂貨才動工製作,自己再少量地做幾件樣品。』

    為了熱河桌工藝發揚光大,孟繁中打破了『手藝不外傳』的規矩,招收了徒弟。他毫不保留地把所有的製作工藝都教給徒弟,他要讓更多的人學會製作熱河桌家具。

    昔日藏在深閨無人識的熱河桌工藝,如今正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和喜愛。令人欣慰,也更讓孟繁中高興的是,他的祖傳工藝獲得專業權威認可:2006年自治區文物鑑證委員會專家認為熱河桌是地地道道的民間文化遺產,很有收藏價值;內蒙古書畫家劉振雄在觀察熱河桌的工藝作品製作流程後大加讚賞並題字;2009年,孟繁中的熱河桌工藝被列入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現在熱河桌的工藝發展單靠我一個人經營,發展速度十分緩慢,我的年紀也大了,力氣也遠不如從前了,我不想讓老祖宗的手藝在我這裏失傳。我現在改變想法了,我希望各個城市的喜愛這門手藝的人都來向我學習熱河桌工藝,爭取讓熱河桌工藝遍佈中國每個角落,讓它變成帶動就業的一門新職業。』


來源:北方新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