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作家岳南談大師匱乏:導師成老闆難以成就大師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3-3-27 02:27| 發布者: 沙舟| 查看: 1685| 評論: 0|來自: 新華日報

摘要: 【南渡北歸】三部曲作者岳南上周末來寧做客『太湖論壇』,以『民國知識分子的命運與情懷』爲題作了一次主旨演講。    【南渡北歸】從抗戰寫起,全景再現了蔡元培、胡適、梅貽琦、傅斯年等20世紀中國最後一批大 ...
【南渡北歸】三部曲作者岳南上周末來寧做客『太湖論壇』,以『民國知識分子的命運與情懷』爲題作了一次主旨演講。 
  【南渡北歸】從抗戰寫起,全景再現了蔡元培、胡適、梅貽琦、傅斯年等20世紀中國最後一批大師的命運變遷。問世後,該書以平均1個月加印一次的速度迅速占據暢銷榜前列。岳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這部書之所以受到讀者追捧,其實也跟現狀有關。正是當前大師的匱乏,才令更多的人嚮往那個大師雲集的時代。』
  大師爲何總是成群而來?『民族使命感往往可以成就大師』,在岳南看來,當時特殊的環境下,知識分子有一種奮起直追、振興民族文化教育的責任和使命感。而以西南聯大爲代表的院校師資力量和學生素質相對較高,當時名牌大學裡,80%的教授有留洋背景,學生有堅實的國學根底,再加上寬鬆的學術環境,這都是大師自由成長的土壤。
  『可惜,現在已經很難見到真正的大師了。像當年那些學貫中西、橫跨多個學科的通才更是難找。』岳南對記者說,『民國時期的學科分類還是粗線條的,所以大師各個領域都懂一點,學識之豐富令人驚嘆。現在,學科分得越來越細,如同大樹分枝一樣,專家學者大多只能朝著一個方向走,儘管可以成爲某一領域的專家,卻不可能成爲大師。分科的細化,當然是時代的進步,但換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是時代的遺憾。』 

  在岳南看來,大師是有傳承的,『而我們的傳承卻斷裂了』。岳南說,『第一是愛國,第二就是視學術爲生命,這是那一代學人精神上的共同之處。他們歷盡萬水千山,暫駐西南大地,在隆隆炮火、朝不保夕中仍然堅持不懈地從事學術探索,一沒有國家課題可以申報,二沒有經濟回報,還能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地推出一部部學術精品,培養出那麼多的優秀學子,令人高山仰止。費孝通說過,他們生活裡邊有個東西,比其他東西都重要。我在想,這個「東西」是不是就是「匹夫不可奪志」的「志」。』
  『現在還有多少這樣的學者呢?我還是引用費孝通的話,他說,「現在的學者,當個教授好像很容易,搞教學可以,到科學院也可以,但他已經不是爲了一個學科在那裡拼命了,很難說是把全部生命奉獻於這個學科了。」』岳南感慨地說,『說得更嚴重一點,就是精神被物質取代了。看看我們現在的高校,不少人忙於跑項目、找課題,想的都是怎麼掙錢,導師都成老闆了。在這樣一個浮躁的氛圍里,很少有人能安下心來踏踏實實搞學問,更不會去尋找理想的歸宿,怎麼可能產生大師呢?』 本報記者 董 晨
來源:新華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