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鎮江3月26日電 (王春龍 戴有慧)今天,記者從江蘇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了解到,鎮江市正在組織專家重修中國近代歷史上清官王仁堪的史料,並將在『天下第一泉』旁為其樹碑立傳,以照後人。
王仁堪是晚清時期一位著名清官,被寫進【清史稿】。據史料載,王仁堪於光緒十七年出任鎮江知府後,正值大旱,他體恤民眾疾苦,事事親力親為,捐出自已的官餉為地方興修水利急用,與民眾一道,三年間在丹陽、丹徒兩縣先後開鑿塘堰近7000處,閘壩100餘座。鎮江東西百餘裏之間,王仁堪修建的水利工程至今仍正常發揮效能。他還奏請截留漕米五萬斛,救濟二十餘萬饑民,並募款二十多萬為救災善後,並將所收捐款的收支數目,全部公佈於眾。他在廣建義塾等方面也親力親為,命所屬各縣設立義塾,普及民間教育,今鎮江中學當時名(南泠書院)就是他一手創辦。王仁堪終因積勞成疾,任職三年後調任蘇州知府不到一月便英年早逝,辭世時才45歲。 儘管歷經變遷,王仁堪為官清廉,勤政作為的功德一直被民眾稱頌。丹陽、丹徒兩地曾建有多處『王公生祠』。當時他為抗旱所築的『中泠泉』依然完好的保存在鎮江金山公園內,石欄南側的石壁上赫然鐫刻着『天下第一泉』五個大字,正是王仁堪親手所題。他也是一百多年來鎮江官員勤政廉政所效仿的楷模。原鎮江市人大主任、現鎮江市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名譽會長錢永波介紹,王仁堪已列入即將出版的【鎮江歷史文化大辭典・人物篇】,他還倡議在當年的中冷泉池旁修建王仁堪生平碑帖:『鎮江歷史上能有這樣一位勤政愛民、遺愛在民的好官是鎮江官之驕民之福。以中華優秀歷史為鑑,是繼承中華優秀文化遺產的真正精神意義所在,更是重書當今官德之良志。』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