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市場經過了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輝煌成就:作為一種新興的藝術品收藏產業,從無到有,發展為繼房地產、股市之後的第三大熱門產業,極大地豐富了社會主義物質和精神文明的雙豐收,推進了我國藝術創作和流通領域的繁榮局面;中國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藝術品收藏大國之一,而北京也成為繼倫敦、紐約和香港之後的又一交易平台,構成了世界一極;更為重要的是,藉助收藏市場的力量,中國文化和藝術的影響力真正實現了『衝出國門,走向世界』,為崛起的大中國,弘揚了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增添了活力四射的時代色彩。 但是,面對這些耀眼的成就,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中國藝術市場的當下,依然存在着許多問題,一些假醜惡的現象十分嚴重,給予正在蓬勃發展中的中國藝術品市場造成了嚴重的傷害。我們在呼喚社會正義與道德的同時,對那些假醜惡的現象必須予以徹底揭露,並嚴厲譴責。 一、『專家』遊走江湖,挫傷社會誠信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文明遺存極為豐富,而鑑定藝術品的真偽和優劣成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正因於此,一些號稱鑑定專家的人遊走江湖。他們罔顧事實,胡說八道,危害不淺。而一些根本沒有文物資質的單位,胡亂發聘書,稱其為鑑定專家,更有一些電視台,為了所謂的收視率,邀請社會閒散人員煞有介事地對收藏品評頭論足,蠱惑人心。其結果是,這些所謂的鑑定專家,在藝術市場上渾水摸魚,坑蒙拐騙,擾亂了市場,由此而引發的案件層出不窮。 特別嚴重的是,前時國內某著名博物院的研究員,被稱為『業內最著名的玉器鑑定專家之一』,將北京某拍賣公司的玉器贗品,鑑定為一組『漢代玉梳妝檯凳』,還聲稱為國寶級文物。事實上,中國人在漢代的起居方式為『低坐』,即以席地而坐為主,到了南北朝後的隋唐才開始流行小馬扎的坐具『胡床』,最終才演變為凳子和椅子。這位博物院研究員的胡亂鑑定,敗壞學術環境,挫傷社會誠信,為人不齒。但是,我們還必須看到,一批偽稱鑑定專家的『騙子』,混跡於藝術市場內已經是一種不稀奇的現象。屢屢發生的藝術品鑑定醜聞已讓這個行業失去了威信! 二、惡性炒作拍賣,營造虛假成交 這些年來藝術品拍賣十分火爆,而隱藏在背後的暗箱操作卻常常不為外人所知。一方面,拍賣公司為營造業務形象,虛假成交,『拍假』和『假拍』的現象屢禁不止,同時拍賣行還故意編造『故事』騙人。其實,工商等執法部門已經對這些現象進行過查處,比如罰款,但處理結果始終沒有對社會公布,而且罰款的數目極低,無形之中,助長了這些拍賣公司一如既往地進行惡性炒作;另一方面,拍賣公司為保護所謂的大客戶,對於一些競拍成功而久拖不付賬的老賴們一味遷就,導致三角債不停上演,不僅傷害了委託方的利益,也嚴重影響了拍賣業的健康發展。比如,一些成交過億元的著名拍品,至今未見交割,國家的稅收也成幻影。再如,某收藏大鱷三年前在北京競拍成功的標的,至今沒有付賬取貨。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