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浮躁心理作祟,拜金思想泛濫 藝術市場的紅火,拜金思想的泛濫,導致了藝術家的浮躁心理。一些畫家用類似流水線生產的商品畫、禮品畫、代筆畫蜂擁出籠,商業媚俗產品,層出不窮。這些『偽作品』就像許許多多快餐速食,成爲了『垃圾食品』一樣,大多數送禮用的應酬畫、禮品畫實質都是些快速生產的『文化垃圾』,這些『文化垃圾』只能作爲普通的裝飾消費存在,而不再會成爲人們收藏和投資的對象。更有一些所謂的名人『創作』的作品,也被稱爲當代『名畫』。如某些演藝名人『靠名氣吃外行飯』,自吹自擂,利用名人效應和國家提供的平台推銷自己毫無藝術修養的畫或字,企圖營造『牆內垃圾牆外花』的效果。 更有甚者,陝西省書法家協會正副主席46人,主席團成員超過了60人。爲什麼大家如此熱衷混個『管不了屁事的官爵』呢?原因是書法家的『頭銜』會對作品價格產生影響。一般省書協副主席的四尺作品5000元,當上書協主席以後,作品能上漲到兩三萬元,『價格看著不高,但是架不住數量多。』其中的是非曲直,一目了然。 四、資本暗箱操作,愚弄投資群眾 藝術市場的改革和創新,永遠是發展的硬道理,但是,當我們要推出一些具有創新意義的舉措時,本應謹慎探索,穩步前行,而不應該讓外行領導外行,進行暗箱操作,讓一些膽大妄爲者在資本領域大發橫財,愚弄熱心投資藝術的群眾。例如一些文交所,拿了一些三流畫家的作品打包上市,通過資本操作,其市場價格一度遠超齊白石、徐悲鴻大師的作品。其結果是,玩局者設局套現出逃,賺得缽滿盆滿,而盲目跟從者卻被死死套牢,甚至血本難回。這種現象不僅發生在文交所內,所謂的藝術投資基金的情況,也大致相同。基本方式都是打著美麗的幌子,套取投資方的錢,然後用種種名目繁多的理由,中飽私囊。 五、行業缺乏自律,監管不見到位 藝術市場的一些混亂現象存在已久,社會批判之聲已非一日。但時至今日,所謂的行業自律,仍然是一紙空文。而相關的監管,不見到位,或者沒有作爲。要想維護藝術市場的健康發展,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原則必須得到切實的貫徹。比如說,中拍協是否需要聘請一些有良知的藝術家和收藏家站起來敢於講真話,來監督市場,而相關的執法部門要及時公開執法信息,不允許誤導和愚弄大眾的事情再次發生。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中國藝術市場渴望得到嚴肅而認真的監管,以期得到更爲長遠的發展。 (來源:人民政協網)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