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被遺忘的大師 陳丹青:木心是我真正的精神導師(1)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3-3-8 18:13| 發布者: 南丘| 查看: 1674| 評論: 0|來自: 中國新聞網

摘要: 木心,已故的詩人、畫家和學者,祖籍烏鎮,卒於烏鎮,生前曾經長期旅居紐約。 對於中國文學史來說,木心是一個陌生的名字,而隨着時間的流逝,木心又漸漸引人關注,以至於成為當代文化史上不能不提的人。生於1927 ...

木心,已故的詩人、畫家和學者,祖籍烏鎮,卒於烏鎮,生前曾經長期旅居紐約。

對於中國文學史來說,木心是一個陌生的名字,而隨着時間的流逝,木心又漸漸引人關注,以至於成為當代文化史上不能不提的人。生於1927年的木心,早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曾經師從劉海粟和林風眠。木心前半生在『文革』的動盪中偷偷閱讀經典,寫作『不合時宜』的文學作品,1982年定居紐約後又在潦倒和孤獨中老去,一生從未登臨風口浪尖。雖然他也有十幾本著述,但若非最近一套名為【文學回憶錄】的圖書由廣西師大出版社出版,木心不會被各大媒體如此關注。這種熱鬧可能是他生前雖並不在乎,也未曾想到的。

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著名畫家陳丹青旅居美國紐約,與當時一眾年輕藝術家邀請木心為他們開設文學沙龍,將世界文學史從希臘神話一直貫通到當代,斷斷續續講了五年。這套【文學回憶錄】,就是陳丹青當時逐字逐句記錄下的木心的講課紀實。木心在講到英國19世紀文學中的勃朗特姐妹時,說道:『藝術或有自己的上帝,而藝術家就是上帝的選民。』縱觀木心的一生,他恪守了這句話,一切從文學開始,又止於文學。

『一部文學史,重要的是我的觀點』

這套【文學回憶錄】中,木心平視歷史上所有的文學巨匠,用他特有的才學,溝通中西,妙趣橫生又深情飽滿,本質上是一套文學史的講義,卻處處都是木心個人化、文學化的觀點。陳丹青稱,木心是他真正的精神導師。陳丹青甚至將自己這些年寫書的目的都歸結於木心:『我寫書,我出書,就是妄想建立一點點可疑的知名度,藉此勾引大家有朝一日來讀木心先生的書。』陳丹青認為40萬字的【文學回憶錄】,是木心留給世界的禮物,文學的福音書。

『屈原寫詩,一定知道他已永垂不朽。每個大藝術家生前都公正地衡量過自己。有人熬不住,說出來,如但丁、普希金。有種人不說,如陶淵明,熬住不說。』在【文學回憶錄】中,木心這樣描述偉大文學家對自身文學成就的自覺。梁文道因此推測木心也是具有這樣雄心的人:『具有這等企圖、這等雄心的中國作家,是罕見的,這是木心之所以是木心的原因。』

在這部【文學回憶錄】中,木心講的是世界文學史的脈絡和走向,但是又和所有的文學史大不相同,他時時刻刻在平視一概歷史上出現過的文學巨匠,似乎曾經和他們多次對話和交流。他繼承鄭振鐸【文學大綱】的框架,但是語言又是文學化的、個性化的,所有的歷史都在他自己的觀點之中。例如他講到拜倫,說:『拜倫是貴族、美男子、英雄,是多重性質的象徵。我小時候一看這名字,還沒讀作品,就受不了了。再看畫像,更崇拜。寶玉見黛玉,說這位妹妹好像在哪兒見過。精神血統就是這樣。席勒,我總隔一層;雪萊,我視為鄰家男孩;拜倫,我稱為兄弟。』關於拜倫的詩作,他又說:『【哈羅德遊記】,我定義為「世界性的大離騷」。』中外文學在木心這裡,貫通成一家。


來源:中國新聞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