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新疆文物面臨嚴峻考驗 盜竊猖獗遺址分散經費奇缺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3-2-16 19:43| 發布者: 沙坡| 查看: 1666| 評論: 0|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現場    不足5分鐘,考古學家巫新華就撿了一堆陶罐和壁畫的殘片。這些蓮花底座殘片、佛像手指、花鳥圖案殘片,大都是盜掘者鑿下完好的人物肖像後,隨手丟棄在沙漠中的。   起身向四周望去,一眼望不到邊的 ...
現場 
  不足5分鐘,考古學家巫新華就撿了一堆陶罐和壁畫的殘片。這些蓮花底座殘片、佛像手指、花鳥圖案殘片,大都是盜掘者鑿下完好的人物肖像後,隨手丟棄在沙漠中的。
  起身向四周望去,一眼望不到邊的遺址區域內一片狼藉,大坑連著小坑,曾經掩藏遺址的大小沙包已被徹底蕩平。巫新華用『體無完膚』來形容被盜挖後的新疆達瑪溝。尤其令他震驚的是,現場一面6米多長、1.5米高的精美壁畫殘牆上,全是盜掘者留下的鎬印。
  『這是中國文化史上一個極爲傷心之處。』巫新華痛心地說,與敦煌文物具有同樣歷史價值的達瑪溝遺址群被瘋狂盜挖,損失無法彌補。 

  本報烏魯木齊2月15日電(記者王瑟)記者面前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人員憂心忡忡――在剛剛公布的新疆2012年12大文物考古成果中,包括新源縣和阿克陶縣克孜勒加依墓地在內的多處考古發掘,遭到盜墓賊『光顧』;前幾年發掘的尼勒克縣與和靜縣上千座墓葬中,如今已沒有一座完整的大型墓葬。
  研究員阮秋榮痛心地說:『我去年參與了12座古墓的挖掘工作,至今,其中的7座大型墓葬和1座小墓已被盜,只有4座小墓完好。據我了解,新疆有15萬座古墓,伊犁地區古墓就有5萬座,占1/3。據我常年在伊犁進行考古的情況來看,50%以上的古墓被盜過。特別是一些規模較大、封土高、規格較高的大型墓葬,全部被盜過。』
  新疆文物管理局文物保護處處長梁濤表示,隨著相關法律的不斷完善,新疆文物被盜案件的數量有下降態勢,但不可小覷的是,新疆文物保護現狀仍十分令人擔憂。
  新疆地域遼闊,眾多文物散布在戈壁沙漠,給文物保護帶來極大不便。據介紹,達瑪溝所在的和田地區策勒縣,所有遺址巡查一遍需要15天。常常出現的情景是:看了這邊,那邊就被盜挖了;看了那邊,這邊又被盜了。
  2003年,樓蘭一座有壁畫和彩棺的墓葬被盜,在國際上引起不小轟動。此後,有關部門在這裡建立了文物保護站,常年派人駐守。駐守人員每天的水、糧、菜等生活必需品,都要從幾百公里外運來,艱苦程度可想而知。可是,據記者了解,保護站人員和文物保護並無專門經費。而負責保護達瑪溝這處世界級文物遺址群的,也只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該縣每年用於文物保護的經費只有5000元。
  梁濤無奈地說,一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連配輛公車都很難,哪裡還能保證常年到野外文物遺址點巡查?更何況巡查還必須靠能在沙漠裡行走的車輛。這在當地屬高檔車,超規格,誰也無權配備。『我們能給文物看護員的工資比不上他們出外打工掙的錢多,但就這樣,一些地方也承擔不起。』
  據悉,國家『十一五』以來投入大量財力,加大文物保護力度。通過搶救性加固和配套設施建設等措施,文物保護現狀有了極大改善。但也存在基層文物機構不健全,人員配備不到位,專業力量薄弱等問題,而近幾年各地興起的旅遊開發熱,也對一些文物構成了不小的威脅。
  『雖然困難重重,但我們已建立了人防、技防、物防保護制度,同時在一些有條件的地方開展了巡查制度。我們正在爭取和一些地方聯合,在鄉規民約里加入文物保護的內容,讓群眾明白保護文物的重要性,建立群眾性的文物保護體系。』梁濤充滿信心地說。
來源:光明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