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近年古裝片多流於表面 尊重歷史應為基本要求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3-2-16 22:44| 發布者: 偷月| 查看: 1702| 評論: 0|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歲末年初,盤點一年的華語電影,發現古裝電影爛片奇多,而且均是投資多、明星雲集的所謂大片,如【大武當】、【血滴子】、【河東獅吼2】、【四大名捕】、【銅雀台】、【太極】、【王的盛宴】、【畫皮2】。它們的共同 ...

歲末年初,盤點一年的華語電影,發現古裝電影爛片奇多,而且均是投資多、明星雲集的所謂大片,如【大武當】、【血滴子】、【河東獅吼2】、【四大名捕】、【銅雀台】、【太極】、【王的盛宴】、【畫皮2】。它們的共同點是胡編濫造歷史,劇情及人物荒唐雷人,觀眾在忍受了毫無美感的視覺衝擊後,對大片逐漸失去了信任。

縱觀近幾年的古裝大片,幾乎都是重新解讀歷史和人物,但這種解讀多流於表面化,而且有時與歷史相去甚遠。如果借一段歷史編創出一個好看的故事亦無妨,但無奈連這一起碼的要求都達不到,於是我們看到的儘是任意篡改歷史胡編濫造的故事,有時荒唐得令人憤怒。如【河東獅吼2】,假借諸葛亮與黃月英的愛情故事,讓張栢芝和笑星小瀋陽胡亂演義,【王的盛宴】則完全是導演自說自話,觀眾看後不知所云。

與武俠和戰爭扯上關係,也是很多古裝片的共性,於是便在片中大肆炫技,打得一塌糊塗。但這種炫技毫無新意可言,而且與劇情和人物脫節,如【太極】、【銅雀台】、【四大名捕】、【大武當】等。尤其是【大武當】,這部電影試圖綜合功夫、探險、民國年代、當紅偶像明星等各種元素,打造類似【奪寶奇兵】的好萊塢式大片,但由於劇情極不靠譜,最後成了一部徹頭徹尾一無是處的影片。【畫皮2】和【血滴子】則打着3D的幌子,卻製造出偽3D的效果,無異於欺騙觀眾。這些古裝片除了熱鬧的場景,亂七八糟的的武打,弱智的情節外,觀眾看完後發現什麼都不記得,除了裡面的一些讓人捧腹的低級失誤。

【英雄】、【十面埋伏】所開創的視覺美學式華語大片,在最初的幾年,由於觀眾對大片的渴求和大片數量的稀少,的確有過幾年的風光,也引得陳凱歌和馮小剛皆步入到古裝大片的拍攝行列中去。十年過去了,現如今的華語古裝大片依然在不斷地張揚一些視覺表象的大片范兒,而缺少了對大片敘事內在邏輯的進一步探究。這種集中在題材、表現感上的批量複製,已經令古裝大片對觀眾失去了最初的吸引力。如一個關於鴻門宴的故事,連續兩年都貢獻出了所謂的古裝大片,創造力的匱乏可見一斑,即便在歷史資源中尋找寶藏,也只是懶洋洋地撿起那幾個最浮在表面的珠寶,而懶得去深挖其他一些更有新鮮感和發掘度的題材。如果說最開始幾年,觀眾一窩蜂地看古裝大片,還是圖個新鮮的話,那此後經過一部部題材重複、風格雷同、故事欠新意的古裝大片的歷練,觀眾最初的觀影熱情已被消耗得所剩無幾。古裝大片一味重複生產,毫無特色可言,顯然已無法再如之前般叱咤風雲。

其實,有很多歷史故事可供進一步挖掘、搬演,但必須尊重歷史,科學創作,不能胡編濫造。而且華語大片也不應僅僅局限在古裝這一個品種上,國內電影人也應當積極地去拓展其他類型,如國產電影一直缺少的科幻、災難題材等,但前提是要尊重觀眾。只有這種尊重成為了華語大片的運作常態,華語大片或許才能產生可與好萊塢大片相媲美的產品。

(肖琳)


來源: 光明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