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收藏里的连环画 上世纪90年代受到卡通、电子读物的冲击,连环画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进入了收藏品市场后,大显身手,一路走来“价格只涨未跌”。群体稳定,相比其他藏品的炒作、跟风,暴涨暴跌,路线相对良性。 小人书:第五大收藏品 90年代中后期,小人书以收藏品的身份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由于最初小人书售价十分低廉,而1990年后的收藏使其价位迅速抬升,尤其是一些名家作品和特殊历史时期作品,更是价格不菲。2005年春季,程十发的一部连环画原稿拍卖成交价是1100万元。 【经典小人书的历史和魅力】: 2号线开出“连环画专列” 老上海风情伴你出行 随着一段熟悉的老上海弄堂叫卖声,1月5日,一列特殊的地铁2号线列车缓缓从龙阳路站驶出。新民网记者了解到,这辆列车上展示了著名连环画大师贺友直的《老上海360行》系列连环画,这辆特殊的“文化专列”让乘客在地铁列车上也感受到“老上海”和“新交通”的交融。 “小人书”的魅力还在吗? 上世纪80年代末期,在国外卡通、动漫产品的冲击下,我国连环画市场逐渐萎缩和边缘化,创作和出版陷入困境。在国外动漫产品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国产连环画市场出现了“藏者热、作者淡、读者冷”的尴尬境地。 “小人书”的历史与人生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图书阵地还是一片荒芜,孩子们没书看。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总理“为解决下一代的精神食粮问题”,要求抓好连环画出版工作,一定解决青少年没书看的问题。“小人书”从此走向高潮。以1982年为例,全年共出版连环画作品2100余种,单本印量10万册,相当于1960年代印量的20倍。内容也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伤痕文学、四大名著、世界名著、现代化建设、农村改革、 科学发展……小小一本画册,包罗万象,成了陪伴青少年成长的最好读物。 来源:中国经济网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