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履生:文物受尊重 履生: 你好!我想你現在一定很忙。二十年前,為中國國家博物館一百周年,我們已經忙過。那時候,胡錦濤同志發來了賀電。黨的十八大召開後,習近平總書記和新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起到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史無前例地提升了國家博物館以及文化在中國社會中的地位,從而有了你們今天建設文化強國初具面貌的基礎。 看看,建築還是二十年前的樣子,可是,參觀的觀眾比二十年前更多了。而且,博物館中的文明氛圍與二十年前也不可同日而語。沒有人躺在椅子上睡覺,也沒有人大聲喧譁。我曾經憂心和糾結的護欄少了許多,文物和人一樣有了尊嚴。二十年前護欄繁密,雖然保護了文物,卻讓觀眾產生一種隔閡感,看看現在多好,公眾的素養早已不需要護欄來維護。二十年來公眾素養的提高是中國最大的進步,是中國走向強國的最重要的標誌之一。 你那時候,應該有年輕人在博物館舉辦婚禮了吧。當年輕人在這裏播下愛情的種子,相信他們會把自己下一代人生中的每一個歷程都和博物館建立聯繫。當然,看到今天的小學生像二十年前的美國或西方發達國家一樣能夠在博物館上課,更是無比欣慰。 在博物館的展覽中,二十年後的更加豐富是因為博物館的價值觀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尊重。博物館如果不能為社會發展服務,那就不可能得到社會的尊重。所以,我真的期待二十年之後的美好和如願。 履生 2013.1.20 李敬澤:墨香依舊在 老李: 我正在給你寫信,而你在二十年之外。 我知道,任何想像都不足以帶我穿越這二十年的時間,準確地抵達你。寫這封信時,我力圖找到我們或許能夠談談的話題,現在,終於有了,就是,2033年你還讀書嗎? 我的意思是,你是否還讀這種經過印刷、裝訂而成的書。即使在我這個時代,這也正變得老派而近乎怪癖,因為,人們已經做到了,把我書房裏所有的書輕而易舉地裝進一個小小晶片,然後通過電子玩藝兒一覽無餘。這件事上,未來已見端倪:專家宣佈,在2026年,電子書將完全取代紙書。 我知道這可能是無可避免的事,而且,那些樹也不會被砍倒,植物還會生長在土地上。而且,更重要的是,電子閱讀會大大降低知識傳播和佔有的成本――那麼多的書需要買,而房價比書價貴得多,你不可能買更大的房子去裝那麼多的書。 但是,我還是很想知道,你是否懷念二十年前的今天?是否懷念紙和墨的氣味,手翻動書頁的感覺?好吧,我已經看到了你嘲諷的微笑,我的話聽上去有一點遺老遺少的味道,而你是一往無前的。那麼,就請告訴我,在忙於搜索你感興趣的信息時,你是否有時間像二十年的現在一樣,面對書本,為那些微妙的感受而沉吟,為那些複雜艱難的道理而苦思?你還是否習慣周詳地、深入地理解一本書,以及理解世界和自己? 在這個沉霾之後終見陽光的早晨,我給你寫信,其實只是想提醒你,在向着未來飛奔的時候,應該留一點時間用於回望,或許應該留意到,在過去的時光中曾有一些美好的事物;或許,你會控制你的腳步,慢一點,稍稍慢一點――有時我想,人類最重要、最緊要的成就可能是在慢中獲得的。 好吧,祝你幸福。 小李 2013.2.2 來源:人民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