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會在閱讀一些國外經典名著時注意翻譯者的名字,這個群體就像電影的配音一樣,永遠居於幕後。對於他們的工作和得到的報酬,我們也知之甚少,但就在最近,一件在翻譯界很火的事件讓大家吃了一驚DD原來,有人翻譯一千字可以得到1200元的稿酬,而大多數翻譯者卻只能拿到千字60元。 本月初,80後翻譯作者李繼宏推出了4本譯作,其中包括市面上已經擁有幾十個版本的【小王子】【老人與海】等。同時,他在博客上高調抨擊當下的出版翻譯市場:『市面上已經有那麼多名著譯本,如果你認爲你翻譯或者出版的並非最好,那麼你出來幹什麼呢?我拒絕你們給我開出的不能讓我接受的稿酬,我拒絕像你們那樣口口聲聲說自己是個多麼有理想的出版人,卻長時間拖欠譯者的稿酬,隱瞞作者的版稅,我拒絕像你們那樣,呼天搶地地說翻譯稿酬太低,轉頭又像狗一樣,求出版社給你們書翻譯。』 李繼宏稱,他這次翻譯的新版經典名著,預付金加上印數稿酬,折合起來,相當於千字1200元,是市面上同行的千字60元標準的20倍。 這相差也太大了吧。翻譯文學作品真的只能拿到千字60元嗎?而李繼宏千字1200元的稿酬又可信嗎? 翻譯報酬標準十幾年沒變過 專職的譯者月收入可能不到2000元 千字幾十元的稿酬在翻譯界的確長期存在著。 南京大學翻譯系碩士畢業,曾在浙江省翻譯協會工作過三年的文學編輯郭賢路翻開國家版權局頒布的【出版文字作品報酬規定】說道:『上面寫得很清楚,翻譯作品每千字,譯者可以拿到20D80元。這個規定是1999年頒發的,十幾年來標準都沒有變過。』 馮濤證實了這一點,他是上海譯文社的文學編輯,同時也翻譯外文作品,他說:『無論新手還是老手,我們能給出的稿酬相差不大,都是千字60D80元左右。另外會有一個印數稿酬,但這部分跟銷量掛鉤,只有達到很高的數字,才能體現出優勢。』 千字60元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翻譯家施康強在早前發表的【文學翻譯:後傅雷時代】一文中稱,著名翻譯家傅雷當年以稿費爲惟一收入來源,日譯千字就足以保證他過相當優裕的生活,在傅雷的相關著作上,曾提及『五六十年代譯書,千字得二十餘錢……全家猶有肉吃。』而和傅雷同樣的工作,到了現在,卻只能月收入不足2000元,施康強是這樣算的:一個熟練的譯者正常情況下一天能翻譯1500字,按照千字60元,一個月收入爲1980元。 44歲的常文祺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他眼裡,做專職文學翻譯,是一件很不靠譜的事情:『從2003年到2008年,我沒有出去工作,除了翻譯還是翻譯,這麼單純的翻譯狀態在當時恐怕也是極少見的。一開始以爲靠這個真能養活自己。當時的稿費是千字55D65元,完全入不敷出,生活越來越拮据,到2008年我的孩子出生,連買尿不濕都困難了。我實在扛不住家庭壓力,只能出去找工作。』常文祺後來進了政府系統做文化工作,『沒這個精力了,可能等有時間還會再提筆翻譯吧。』 李繼宏表示他也有過這個問題,『我當年翻譯【追風箏的人】,總共就拿到一萬五千元稿費,這本書暢銷百萬冊,賣得再好都跟我無關。如此不合理的稿酬怎麼養活自己,誰有心思繼續翻譯?』 許多人做文學翻譯都是業餘愛好 稿費沒法比,平時寫個專欄都有七八百元 像常文祺這樣的人已經很少。郭賢路提供了一個數據:『中國翻譯協會網站公布過數據,目前真正專職從事文學翻譯的人員占翻譯總人群的1%都不到。想光靠這個吃飯幾乎是不可能的。』郭賢路自己就可以證明:『和針對商業、科技、工程項目等領域的非文學翻譯動輒千字數百元、上千元的稿酬相比,文學翻譯的稿酬差別太大,而同聲傳譯收入還要高。所以,我們班專業出身的翻譯碩士,除了我之外,都沒有選擇走文學道路。』 對很多人來講,翻譯文學作品只能是副業。因爲有文學編輯的工作,馮濤翻譯外文作品就很挑:『暢銷書我不譯,真正喜歡的我才會動手。』在他眼裡,翻譯是出版工作之餘怡情的最好方式:『其實現在喜歡兼職做文學翻譯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雖然收入不能跟付出成正比,但能獲得的成就感遠遠高於別的翻譯工種,畢竟是一部出版的完整作品。』 和馮濤一樣,btr也是因爲對外國文藝的熱愛而進入翻譯圈的。btr目前是文學雜誌【天南】雙月刊的編輯,2006年翻譯保羅・奧斯特的【孤獨及其所創造的】時,還是阿迪達斯公司的一名會計,邊當小白領邊翻譯。『我差不多拿到稿酬是70元每千字吧,第一部譯作出來後,也有人開價千字130到140元找我約稿,但我幾乎沒有接。這個稿費怎麼說呢?不好比,有時候寫個專欄都有七八百元。其實我做翻譯只是因爲自己喜歡保羅・奧斯特,還有當平時寫作的語言訓練,就跟做遊戲一樣,英文翻過來意思是明白無誤的,但更多的是要中文潤色,白話文的文法是很自由的,不像英文有那麼多規矩。這對提高寫作是有幫助的。』 小語種翻譯可以拿到千字150元 繪本翻譯有可能拿到千字千元 文學翻譯有沒有可能突破千字60D80元的稿酬,甚至達到李繼宏所說的千字1200元的收入呢? 浙江文藝出版社副社長曹潔對千字千元的稿酬有著明顯的質疑:『那是不可能的!像我們給小語種的翻譯可能會高一些,但沒有誇張到這個程度。』 北京大學老師,西班牙作家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中文譯者范曄拿到的稿酬是千字150元,整部作品翻譯下來收入3萬元左右,他說:『可能是小語種的緣故,給我會高一些。其實譯者的稿酬全世界都不會高的,我看到馬爾克斯自傳里有寫到,他的英譯本翻譯者喬治・拉巴薩拿的也是一次性稿費,當時喬治看到【百年孤獨】賣到脫銷的新聞既開心,又有點悵然,因爲仔細想想好像跟自己沒什麼關係。』 『其實稿酬計算的方法也不是一棍子打死的。』浙江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郭國良,因翻譯了伊恩・麥克尤恩、唐・德里羅等眾多名家作品在翻譯圈內小有名氣,他翻譯麥克尤恩的【贖罪】拿到了5萬多元:『2005年出版,我拿了15000元左右的稿費,後來在雜誌連載又拿到一筆,版權到期後重印出版社又付了我一次,總共加起來有5萬多。』 千字千元的翻譯稿酬也是有的,被稱爲村上春樹御用翻譯家的林少華就曾拿到這樣的稿酬:『之前有家出版社拿了本日語繪本讓我翻譯,開出的稿酬是千字千元。』不過,他對李繼宏千字1200元的稿酬還是很懷疑:『真的嗎?反正我從來沒有拿過這麼高的稿費。注意,我說的千字千元的價格是繪本,長篇小說我想都沒有想過有這麼高。』 出版社:作品再好跟譯者也沒關係 翻譯者:文學翻譯中文能力比外語更重要 對於千字上千元的稿酬,出版社並不認同。曹潔認爲譯者並沒有那麼重要:『一本作品再暢銷,跟譯者也是沒關係的,那是作者的啊。』 林少華明顯有不同意見,已經翻譯了70多部文學作品的他用『嘔心瀝血』來形容這個行業的工作:『文學翻譯要字斟句酌,連每個標點都要精心考慮的。有人誤解說這是一件手藝活,其實最重要的還是需要藝術悟性、文學修養,不是光懂外語就能做的,中文能力比外語更重要。所以從這個層面講,我們的翻譯稿酬實在太低了,低得離譜。』對於李繼宏所稱的千字1200元稿酬,他樂見其成:『有這個先例,我當然高興啊,感覺一直被邊緣的翻譯也受重視了。這個影響應該會波及到我頭上啊。』 99讀書人公司的資深編輯彭倫則從出版商的利潤方面分析文學翻譯千字千元的高稿酬:『不是不可能啊。提高譯者稿酬,也是增加商業競爭力的途徑。尤其是公版書,缺少了付給原作者版稅的環節,當然可以多付一些給譯者。其實每個出版社根據自己的情況,都會適當調整稿酬標準,並不是你們知道的千字60D80元一刀切。選對譯者非常關鍵,不然就是對讀者很不負責任的投資行爲。其實很多時候外界只聽到譯者的抱怨,說稿費太低,卻沒有關注出版社的利潤空間,書價那麼低,翻譯稿酬的空間在哪裡?像我們民營出版社,光買個書號都要比普通出版社多付一萬。』 來源:都市快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