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石渠寶笈"勢頭減弱 專家:大肆炒宮廷題材不可取(1)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3-1-28 18:06| 發布者: 沙舟| 查看: 1297| 評論: 0|來自: 齊魯晚報

摘要: 宮廷專場、【石渠寶笈】、乾隆秘藏……近年來的書畫市場上,這些都是熱詞。而在2012年,市場上降溫最快的,恰恰也是宮廷書畫。除了價格波動外,它們的定價標準也大有玄機。有的宮廷畫家在【石渠寶笈》裡的作品,動輒 ...

宮廷專場、【石渠寶笈】、乾隆秘藏……近年來的書畫市場上,這些都是熱詞。而在2012年,市場上降溫最快的,恰恰也是宮廷書畫。除了價格波動外,它們的定價標準也大有玄機。有的宮廷畫家在【石渠寶笈》裡的作品,動輒幾千萬元;沒入乾隆爺『法眼』的,只能賣幾十萬元。圍繞著古代書畫的這些詭異跡象,讓藏家不禁要問:『書畫收藏的門在哪兒?』

宮廷書畫價格

『過猶不及』

關於這個問題,書畫鑑定家劉岩有話要說。『還是得按美術史來收藏。』他觀察近年來的書畫市場,恰恰是人們太過追求『獻媚』之作,才導致如今市場價格有大波動。比如,宮廷書畫的價格便是『過猶不及』。

劉岩感嘆說,由於文化斷層,人們恢復對古代書畫的認識,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帝王宮廷的作品才成了人們『第一步』的選擇。沒錯,它們都有唯一性,也是皇家的東西,但什麼東西都需要『適度』,得對這些作品的定位有個清醒的認識。

『你想想,歷史上除了宋徽宗,沒什麼皇帝能夠以書畫家相稱。他們日理萬機,書畫多是一種社交工具,拿來賞賜大臣用的。數量也大得驚人,乾隆御製詩的數量甚至超過了【全唐詩】。』劉岩認爲,單說藝術價值,御筆難以進入美術史,何況許多作品難以確定就是皇帝所作,他們少有個人的獨特性。

大肆炒『宮廷題材』

不足取

說了御筆,再說說宮廷畫家。所謂宮廷繪畫,其實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記錄皇帝的功德。那些畫家都是被朝廷豢養起來的文人,作品的題材和風格必須依皇帝的喜好來決定。長此以往,哪怕再有天分的文人,也被固化的標準約束死了。何況他們長期呆在深宮後院裡,沒有接觸鮮活的現實,創作沒有源泉,只圖能夠給皇帝朝貢的『實用性』,而沒有了藝術最需要的『獨特性』。

『像這些畫家,作品看似都穿著華麗的衣裳,但只有外在,沒有內涵。』劉岩說,宮廷繪畫火熱的重要原因在於宮廷藝術已經成爲一個品牌,『跟齊白石、張大千一樣,有的作品過億元了,但有些並不算精品的作品價格也很高。宮廷藝術一樣,就是在炒品牌。』的確,如今各種人抓住了藏家對於帝王所用之物的渴望心理,大肆炒作『宮廷題材』,不只書畫,瓷器乃至雜項也一樣。


來源:齊魯晚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