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將畢,金蛇將至。在很多國人的觀念里,龍是華夏民族的圖騰,而蛇的形象卻神秘詭譎。但在古老的民俗文化中,龍是由蛇變化而來,蛇因此被稱爲『小龍』。它也曾是美好的象徵,是受人崇拜的形象。農曆蛇年前夕,記者探訪藏身湖北的國寶級『祥蛇』文物,並請專家告訴您那些與蛇有關的民風民俗。 玄武:龜與蛇合二爲一 道教聖地武當山上的玄武大帝像,是武當山道教供奉的主神。玄武大帝像前原本還『住』著一件『靈物』,它就是1959年遷居省博物館的鎏金銅玄武。 玄武,北方神名。在中國古代天文學中有『四象』的說法,即東方蒼龍象、北方龜蛇象、西方白虎象和南方朱雀象。而玄武是『四象』中唯一兩種動物合一的形象。據介紹,明成祖朱棣奪權篡位後,大興土木,北建故宮,南修武當。同時,還用銅鐵鑄造了一批造型各異,藝術性極高的造像。這件銅玄武就是其中之一。它通體鎏金,長65厘米,高47厘米,重53公斤,造型就是一條蛇緊纏一隻烏龜,蛇的頭聳立著,烏龜的腦袋則向後望著。它形象生動,採用分塊模鑄法,鑄造工藝精湛,堪稱我國古代金屬鑄造技術的傑作。 據了解,這件銅玄武原本放在金頂的玄武大帝像前。歷史上,武當山曾屢次經歷兵火,許多造像被嚴重破壞。這些造像逐漸集中於武當金頂、紫霄宮、南岩宮、元和觀4處保存。1958年,武當山遭遇洪災,第二年,部分文物被轉移到省博物館保存,銅玄武也在其中。 蛇俑:春秋前後就有十二生肖 在省博物館裡,一尊青瓷蛇俑塑造出的是蛇可愛的形象。這尊蛇俑是唐代文物,出土於武昌某墓葬,同時出土的還有一尊鼠俑,蛇俑高15.8厘米,底座10.8×5.8厘米,額上還有『王』字。 無獨有偶,在武漢市博物館內,館藏的灰陶十二生肖俑中也有一尊蛇俑的形象。不同的是,這尊蛇俑是灰陶材質,高29厘米,出土於武昌岳家嘴,爲隋代的陶瓷器。這些十二生肖俑均爲生肖獸首人身,呈坐立式,身穿寬袖交領長袍,腰束絲帶,雙手合於胸前,正襟危坐,造型生動,別具風格。 在現有的文獻資料中,關於十二生肖的記載,以【詩經】爲最早。從湖北雲夢睡虎地出土秦簡的記載來看,十二生肖的說法在春秋前後就已經存在。十二生肖俑常見於隋、唐、五代及宋墓中。俑的形象,有的是人俑帶生肖;有的是人身生肖頭,有的是人捧生肖,姿態各異。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