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山東各地的70餘位文史哲專家學者近日雲集山東大學,對明清時期山東學術在中國的歷史地位進行全面研討。會議認爲,明清時期山東文化學術地位與同一時期江蘇、浙江並駕齊驅,可稱明清時期中國學術的三駕馬車。
學者們認爲,山東在先秦兩漢時期是中國學術的中心。隨著儒家思想成爲國家主流文化思想,人才選拔以儒家經典爲依據,儒家學術深入到全國每個角落,在儒家文化思想的傳承和發展方面,全國各地就有了大致均衡的機會,儒家文化不再屬於山東,而是屬於全國,甚至屬於世界。但是在傳承弘揚儒家文化傳統方面,山東仍然有著自己的優勢,由此而帶動了山東學術文化在各個領域的發展。明代文壇前七子之一的邊貢,後七子的領袖李攀龍、重要成員謝榛,明代散曲第一人馮惟敏,嘉靖八才子之一的戲曲作家李開龍,著名書法家邢侗,著名軍事家戚繼光,清初三禮專家張爾岐,康熙詩壇領袖王士G,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戲曲大家孔尚任,上古史名家馬X、輯佚學第一大家馬國翰,金石學權威陳介祺,晚清四大藏書家之一楊氏海源閣,著名書法家劉墉等,都是學界公認的一流名家。這種風氣延續到現代,造就了影響學壇的大師級人物日照王獻唐、臨清季羨林、平原任繼愈、棲霞牟宗三、聊城傅斯年、榮成張政R等學術大師。 (記者趙秋麗 通訊員李文紅) 來源:光明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