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聽南懷瑾講【大學】 修身之道根本在靜心(1)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3-1-4 17:16| 發布者: 山東受學| 查看: 2174| 評論: 0|來自: t望東方周刊

摘要: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憤怒),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大學】) 譯 ...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憤怒),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大學】)

譯文:之所以說修養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爲心有憤怒就不能夠端正;心有恐懼就不能夠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夠端正;心有憂慮就不能夠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樣:雖然在看,但卻像沒有看見一樣;雖然在聽,但卻像沒有聽見一樣;雖然在吃東西,但卻一點也不知道是什麼滋味。所以說,要修養自身的品性必須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憤怒、恐懼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怎麼樣能夠修呢?修身不是現在修道的修,現在說道家修氣、修脈,也是修身的一種,但是那個修身同這個修身並不相同。諸位搞打坐的,修道家、修密宗、修氣、修脈的要知道,要想身體氣脈通了,必須先要靜心,心靜了氣脈自然通。所以修身必須要正其心,可心怎麼擺正?

一般學佛學道的都跟打坐有關係,大家說,爲什麼坐起來心念不能靜止?佛家各種境界講得太多,非常微細,分析的經驗很多。我們上古的文化簡單,它說這個人心裡有時忿,則不得其正。

什麼叫忿?兩種,一種是怨天尤人,忿恨;一種是情緒始終是悶悶的。據我的經驗,人們這樣的心理很嚴重,隨時隨地感覺到心裡有一股悶氣,這就是忿。這種悶氣發展到情緒特別受不了刺激,看到外面一點不對,脾氣來了,一句話不對發起脾氣來。

還有,很容易怨天尤人,埋怨。我都對,別人不對,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對,也沒有一件事對。盤起腿來,腿發麻,恨死了這個腿。

佛家所謂嗔心,嗔恨之心,也叫做恚,嗔恚,嗔就是發脾氣重的,恚,佛學裡頭是內在的,嗔恚,就是內在『忿』。

比如,我的位置怎麼排在這裡呢?旁邊這個人又咳嗽,這個腳又洗得不乾淨,有股味道,氣得不得了,坐不下去了。所以坐一炷香,等於在那裡生氣兩個鐘頭,還不如不打坐。如果我們經常胸襟之間悶悶不樂,心不會靜。

『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人隨時都在恐懼,都在害怕,有些人學佛、修道,盤起腿來,又怕沒有坐好;昨天坐得腿發麻,今天會不會麻?做生意怕折本,真賺了錢又怕人家來偷,一天到晚都在害怕中,活了幾十年害怕了幾十年,活得很可憐。心裡不能坦然,此心不能靜。


來源: t望東方周刊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