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樂、憂患 我經常自己回到書房一坐,很高興,四面一看,都是書,很舒服。沒有地方當皇帝,坐在書本里自稱其王。 但是,也深深感覺到,好讀書非常拖累自己。愛學問也是個拖累,同愛喝酒愛抽菸沒有兩樣。人有所好就是拖累。所以古人有兩句詩,『無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終須累此身』。 所以人到了無所好,才是真解脫,就差不多成道了。 比如我們到禪堂打坐,心裡老想著,這個很好,那個不好,即使天天打坐,也不會成道的,因爲你貪圖了打坐。打坐不是道,打坐是一種享受,是使你進入悟道的一個修養的方法,道並不一定在定上,並不一定在座中,這一點必須要明了。 執著有所好樂而不得其正。 『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憂是憂愁。其實這幾種心理很普遍,人隨時隨地每一分每一秒都存在,這就是人性很可憐的一面。 『患』是什麼,患得患失。就像我們捉住個小鳥一樣,捏緊了怕捏死,放鬆了怕飛了,你們年輕人交朋友也是這樣。一件新衣服做出來,不出去炫耀一下遺憾,穿穿嘛又怕搞髒,這個就是患。 儒家只用這八個字,憤怒、恐懼、好樂、憂患,分析人的心理。實際上,你再把它排列一下,都是相對的,憤怒的反面就是恐懼。所以我經常說一個非常傲慢的人,他絕對很自卑,下意識的自卑他自己不知道,因爲自卑他就傲慢起來了,要保護自己,不能讓你看不起。 那個街上罵街的,你在旁邊看,他罵了半天,又拿出刀來要砍人,是因爲他恐懼――他覺得自己不傷害人,自己就要受傷害。其實什麼事情都沒有,人都是自己搗鬼。 『憤怒』跟『恐懼』是相對的,『好樂』跟『憂患』是相對的,都是正面與反面。 來源: t望東方周刊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