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龍文化的歷史職能、精神底蘊和重要使命(2)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2-12-28 19:09| 發布者: 酒滿茶半| 查看: 1752|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三)人傑喻體 龍是先民對自然力神化的產物,其身上容合、集納了諸多動物和天象的特性和力量,如果要對人間的傑出人物找喻體的話,龍當然是很理想而且不可多得的。 最早用龍來比喻人傑的是春秋末期的孔子。【 ...

(三)人傑喻體

龍是先民對自然力神化的產物,其身上容合、集納了諸多動物和天象的特性和力量,如果要對人間的傑出人物找喻體的話,龍當然是很理想而且不可多得的。

最早用龍來比喻人傑的是春秋末期的孔子。【莊子・天運】記載孔子曾去拜見老子,歸後三日不語。弟子問他見老子時都說了一些什麼話,孔子回答說:『你們知道我見到什麼了嗎?見到了龍!這龍,「合而成體,散而成章」,乘著雲氣在陰陽之間飛翔。我驚異得張開了口卻忘記了合,又能說什麼話呢!』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也有幾乎相同的記述,末了,孔子還感嘆道:『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耶!

對龍之所以能成爲人傑喻體,【三國演義】中的曹操也講得挺好:『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爲物,可比世之英雄。』

於是,一些傑出人才就有了龍的稱謂,如三國時的諸葛亮、魏晉時的嵇康。直到今天,『望子成龍』說依然在民間流行。

(四)皇權象徵

皇權之前是王權。

龍與王權的結合,最早可以上溯到傳說時期,伏羲、炎帝、黃帝、唐堯、夏禹等遠古帝王都有龍之比、龍之名、龍之譽。

龍與現實王權的結合,最早見於文獻者,是春秋時的晉文公。【呂氏春秋】、【史記・晉世家】等記載,晉國發生內亂,公子重耳出逃,介子推等五臣隨之流亡。後來,重耳返國即位,是爲晉文公。晉文公在遍賞群臣之時,竟忘了介子推。於是,介子推帶著老母親上了綿山。晉文公派人去找、去請,甚至放火燒山,介子推都沒有下山。於是便有了『龍欲上天,五蛇爲輔。龍已升雲,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獨怨,終不見處所之說。此說將介子推等臣僚比作蛇,而將晉文公比作龍。

龍與現實皇權的結合,始於秦始皇。【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王政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一使者趕往咸陽,路經華山腳下,有人奉璧留言,稱『今年祖龍死。其璧原是秦始皇八年前南巡時的沉江祭神之璧,而『祖龍』,顯然指的是秦始皇,因爲『祖』是『始』的意思,『龍』乃『人君之象』。

接下來,在漢高祖劉邦取代秦始皇的時候,出現了『真龍天子』的神話。【史記・高祖本紀】載:劉邦的母親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高祖爲人,隆準而龍顏……』對這段話的理解,一說是劉媼與龍交合而孕生劉邦,一說是兩條龍在劉媼身上交合,劉媼有感而孕生劉邦。不管哪種說法,都把龍與劉邦聯繫在一起。

從此,大凡想做帝王的人,都效法劉邦這位『開國皇帝』,編造出了各式各樣的『帝王龍』神話。

公元前49年,漢宣帝劉詢以『黃龍』爲年號,這是龍與皇權正式結合,即龍文化成爲制度文化、官方文化的起始標誌。

帝王們之所以要以龍相比,根本原因是龍容合了諸多動物和天象,具備了多樣的神性和超強的神力,尤其是通天的神性,和充當天地間橋梁和信使的能力,與帝王們自詡的『君權神授』、『代天牧民』的說法相契合。


來源:國學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