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與皇權是一回事,龍喻比了帝王,也就象徵了皇權。在古代中國,皇權與專制是一回事,而專制又與現代文明不是一回事,這樣,一些人在批判專制皇權的時候,就主張『棄龍』。對這個問題,態度很明確:在中國幾千年的階級社會中,龍的確曾是專制皇權的象徵,這當然是需要認真分析、清理、批判的。然而,必須指出以下事實: 第一,龍起源於距今八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是原始先民對身外自然力神化的產物,也就是說在階級社會到來之前,勞動人民就把龍創造出來了。專制皇權是人類進入階級社會的產物,龍的出現比專制皇權要早得多。 第二,進入階級社會之後,由於龍身上具備著通天、善變、顯靈、征瑞、示威等神性,遂被帝王們看中,拿去做了自己的比附象徵物。隨著帝王從歷史舞台漸次退出,龍也就失去了象徵專制皇權的意義。 第三, 第四,皇權對龍的壟斷,僅限於元、明、清三朝,之前的歲月里,帝王可以稱龍、用龍,有才能的人,甚至一般老百姓也都可以稱龍、用龍,如三國時的諸葛亮、魏晉時的嵇康比稱『臥龍』,宋時的李公麟別號『龍眠居士』,江南胡某將自己的兒子依次取名爲『元龍』、『躍龍』、『虬龍』、『見龍』等。所以,將龍說成是皇家專有是不符合事實的。 第五,元、明、清三朝對龍紋做了壟斷,但這樣的壟斷:1、只壟斷了五爪龍紋,其他四爪、三爪龍紋則沒有壟斷;2、即就是對五爪龍紋的壟斷,執行得也並不嚴格,民間照樣有五爪龍流行;3、真正因龍紋而冒犯帝王,從而被殺頭者只是個別現象,並不普遍。 第六,龍作爲帝王皇權的象徵,對龍的地位的提升、影響力的擴大、世界各國對龍的了解和認識有正面作用,並非一無是處。一些帝王做了許多促進民族融合、維護國家統一、推動社會進步的大事好事,不能一概否定。如有『祖龍』之稱的秦始皇統一六國、結束分裂,應『赤龍』之兆的漢武帝的開通絲綢之路,有『龍風之姿』的唐太宗的和蕃之舉,對龍文化情有獨鐘的康熙皇帝奠定了廣闊的中國版圖,等等。 總之,在這個問題上,正確的態度應當是歷史地客觀地具體地分析,有揚有棄,既不能簡單、粗率、偏激地揪住已經認識清楚的負面的內容不放,也不能將與皇權沾邊的事物不分青紅皂白地一概拋棄。 由於曾經象徵皇權,龍便有了象徵權威、尊貴、富足等衍生義。 來源:國學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