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龍文化的歷史職能、精神底蘊和重要使命(5)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2-12-28 19:10| 發布者: 家鄰| 查看: 1725|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二、龍文化的精神底蘊 對龍文化的精神底蘊,總結概括爲八個字:容合,福生,諧天,奮進。 (一)容合 容合是「「兼容、包容、寬容、容納、集合、綜合、化合、合作』的概稱,與『融合』有區別,突出了『容』字 ...

二、龍文化的精神底蘊

對龍文化的精神底蘊,總結概括爲八個字:容合,福生,諧天,奮進。
(一)容合

容合是「「兼容、包容、寬容、容納、集合、綜合、化合、合作』的概稱,與『融合』有區別,突出了『容』字。

在中華龍文化的精神內涵中,容合排在首位。

龍的形象是容合而成的。宋代學者羅願等提出『龍有九似』說,即『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民間畫龍有『九像說』,即『頭像牛,身像鹿,眼像蝦,嘴像驢,須像人胡,耳像狸貓,腹像蛇肚,足像風趾,鱗像魚』。其實,龍的容合對象遠遠不止這十多種,鱷、蜥蜴、豬、馬、熊、鯢、象、狗、猴、羊、蠶、蛾、螺、蝦、龜、蚯蚓、穿山甲、鳥類,以及雲、雷電、虹霓、龍捲風、海潮、泥石流、古動物化石、樹木花草、江河山脈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參與了龍的容合。

中華民族是容合而成的,龍的容合過程與中華民族的容合過程相一致。中華民族在新石器時代起源,龍也在新石器時代起源;中華民族在兩漢魏晉時期基本形成,龍也在這個時期基本成型。在時間的縱向上,龍貫穿於中華民族形成的始終;在空間的橫面上,龍遍及中華民族各成員繁衍生息的所有區域。

中華文化也是容合而成的,龍反映、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容合。比如,戰國時期出現的群龍、交龍,就反映了其時的諸子峰起、百家爭鳴的局面;而龍出現於佛教經典、亮相於佛廟殿堂,則是東漢以降,中華文化與印度佛教文化相容合的反映。不僅如此,龍還體現著中華文化的核心內容。比如儒家講的『仁』,道家講的『道』,都是容合性概念。容合性可以說是中華文化最本質的特徵,而龍正好反映和體現了這一特徵。

中國歷史上強盛時期,都是文化上的大容合時期。漢文化是對秦文化、楚文化、北方少數民族文化、西域各國文化的容合;唐文化是對全國各地、各民族文化,和以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爲代表的外來文化的容合。盛唐時的長安,簡直就是一座文化容合的大熔爐。所謂恢宏開放,所謂博雅大氣,無不以容合爲基礎、爲內容。

容合是和諧的前提和基礎。不講兼容、包容,就不會有綜合、化合,也就談不上合力、合作,以至於和諧。大凡成功的事業,都是容合的事業,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凡成功的人士,都是善於容合的人士,所謂『博採眾長』、『海納百川』。和諧的人際關係,和諧的家庭氛圍,和諧的社會秩序,都有賴於容合;一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的形成,容合是最核心的要素。

容合是一種世界觀,也是一種方法論。


來源:國學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