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社會肌體的萎靡,實則是從家庭細胞開始衰弱的 只可惜,自從五四時期的文學革命以來,從重新解釋的【紅樓夢】,到膜拜西風的【家】【春】【秋】,由於受到西方個人主義思潮的衝擊,中國社會中壓倒性的意識形態,都是在申訴家庭、特別是大家族的負面效應。 由於這種最基層的社會細胞,已經受到了巨大的致命傷,中國人便誤把所謂『易卜生主義』,當成代表先進文化的觀念――從此以後,他們都開始變成失去高層價值理性控制的楊朱,就像中國老話所諷刺的,開始『一個人吃飽,一家人都不餓』了。 而此後的繼續革命,則在不斷去擴大這種破壞作用。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懷默霆,曾在【中國學術】雜誌上發表文章認爲,儘管同屬於『五四』之後,但由於革命文化的進一步剝蝕,中國大陸的家庭規模與功能,就遠比當今台灣的家庭規模與功能更差,儘管後者的現代化程度相形更高。 到了改革開放時期,不顧一切的獨生子女政策,儘管可以使得經濟數字顯得好看,也使得自然生態的壓力略微減緩,卻在文化生態上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甚至,就連大量用來指稱親屬的細緻漢語詞彙,都已經開始被淘汰了,而這原本是中國文化最精微的部分,就像法國人對紅酒所擁有的精微的味覺。 可惜在實際上,沒有家庭作爲支撐的社會,沒有親情滋養的人際,將會禍害無窮。在當今的社會成員之間,已經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這是大家公認的、觸目驚心的事實。不過,也許大家還沒有想到,整個社會肌體的這種萎靡,實則是從家庭細胞開始衰弱的。也就是說,只有基於反面的慘痛教訓,來重新體會儒家的教誨,才會看破當今社會的困局。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