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照:
殘碑筆意,近似沙老早期作品 沙老師父錢罕所寫的碑文【開通鄞大咸鄉金山山道記】,和捐款碑放在一起。前者是『民國十一年二月』立的,也就是1922年立。那年沙老年僅23歲。李本K跑到圖書館,找到沙孟海1922年書寫的【王君方清墓志銘】石印本。『起』、『通』、『成』、『君』、『秋』、『孝』、『義』等字比對後,他發現相似度達到九成。之後,他又找到了沙老另一件作品,壬戌三月(1922年)抄錄的【題辭】篇。 『無論從文字的結體、方筆的使用、書法的意境,字跡都幾乎一致。』 三件同時期的作品,筆跡類似,沙孟海又與開通金山山道主要出資人錢雨嵐爲舊識,加上碑中殘留的『縣人沙』三字。李本K認爲,這塊碑應是沙老早期的作品。 專家: 字形、結構、用筆,明顯沙老早期風格 昨天,浙江省書協沙孟海研究會的專家看了捐款碑的拓片後,表示從字形、結構、用筆來說,明顯是沙老早期的風格。 而一位曾和沙老多年相交的老人告訴記者,上世紀20年代,沙老曾在家鄉留下很多作品,除了碑,還寫過很多橋名、墓志銘。 對於這塊捐款碑,他說,沙老很有可能寫過這塊碑。當時沙老剛剛成名,以學問著稱,書法還不是最出名的,但是人已經很謙虛,只要有人來求字,一般都會欣然答應。 『他與造路的錢雨嵐相識,很有可能來幫忙寫碑文。時間上也是比較吻合的,而在師父面前還敢於落款,也說明當時的沙老對於自己的字,比較自信。』 這位老人說,沙老早期留下的作品很少,其作品的碑刻在浙江省內也不多。他覺得這次的發現,是有意義的。 『如果是真的,捐款碑或許會是現今所發現最早的一件沙孟海書寫碑刻的實物資料,具有文史價值,對研究沙孟海的書法演變,對於沙孟海書學研究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而寧波沙孟海書學院的相關人士看了後表示,碑文的書法和沙老早期的書風很接近。對於這些碑文,他們表示,將會去沙老的日記進行查詢,還會去現場進一步考證。 記者 鄒洪珊 來源:錢江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