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的重陽節,李清照寫出了她那首後來很著名的【醉花陰】,寄給在外地上班的丈夫,想調調情。但這首詞寫得太好了,丈夫趙明誠讀了很受刺激,將自己關在家裡,連續三天三夜奮筆疾書,寫出了五十多首新詞,然後將李清照的詞也混雜在裡面,假惺惺地請一哥們品評。沒想那哥們特挑剔,反覆閱讀之後告訴趙明誠說:這麼多詩句裡面啊,只有三句算得上極品――『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一個時代真正的主流文學在樣式上基本只有一種,比如在唐朝,那就是以律詩和絕句等爲代表的詩歌,其他文體都得呆遠點候著;在宋朝,那就是新詞。李清照用一首詞在文學上就把丈夫弄服氣了。 詞,從發明出來開始,就是用來言情的。其第一要求就是要真,所以說真情是詞之骨。李清照之前,很多男性詞人裝成女性口吻、模擬女子腔調、揣摩女人內心,以男性身份寫女人的艷情幽懷,充滿了男人們自慰的色彩。李清照則是以女性本位寫自己的悲歡,她手段高、文筆巧,喜歡玩真情、說痴語,不扭捏、不病態,輕輕兒地就拿捏住了女性作家們難以把握或不願把握的寫作與多情之間的尺寸。所以千百年來中國女文青沒有不心悅誠服的,各路亂七八糟、自以爲是的男性詩人也不得不把她當一姐看。 在當時,作爲一良家婦女,在生活方面,李清照也許確實貪玩過頭了。但李清照在創作上,卻是既大幅度地放開又高難度地節制,她的語言既可以相當淺俗,卻絕對清新,讓玩文字的人常常感到難以抵達。 這首詞的詞牌名叫【一剪梅】,通用的說法是此詞牌得名於周邦彥詞中的『一剪梅花萬樣嬌』。很久很久以前,梅花一直熱烈多情,宋代時卻開始往清奇孤高的形象變化,但到了李清照手頭,用梅之名而不寫梅花,只寫『閒愁』了。也難怪,『愁』一直在唐宋詩詞裡到處遊蕩,是那個時代人民一直無法對付的一種心理疾病,尤其宋代『愁』字前面喜歡加上一個『閒』字,變成『閒愁』之後,好像宋朝人什麼都可以對付,就是對付不了這個。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詞的第一句讓人想起李Z【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銷翠葉殘』,也是描的秋景,述的是綠色和香味的逝去景象,李清照強調的則是紅色和香氣的殘敗局面。二李各有千秋,但顯然先寫的強:畫面節制、講究、冷靜。李清照顯得艷俗,但色彩鮮明,雖是悲秋卻有活力。因此,她脫下高級裙子、換上休閒裝、登上船兒玩去了,熱愛生活就耐不住寂寞,三兩個動作就解悶兒去了。 第二句也讓人想起白居易的【長相思】有『月明人倚樓』句,寫的就是月亮很亮的夜晚思婦憑欄望遠的情形,老白用的是『月明』,李清照使的是『月滿』。另外,古人寫信容易寄信太難,於是想像出了古老的品牌快遞――飛雁速遞。李清照感覺到『閒愁』襲來的時候天色應該有些晚了,當她希望有快遞寄到的時候,月亮已西斜,照滿了西樓。 第三句寫青春像花朵那樣空自凋殘,光陰像流水空自流逝。『自』字,是宋朝人最無可奈何的一個口語、一個感嘆詞。李清照連用了兩次,一嘆紅顏易老,二嘆人生寂寞,但此時,李清照的『閒愁』還是很節制的。 最後一句,眉間心上,很生活化。才下、卻上,淺俗清新,全詞收手很不一般,沒真正才氣做不到這一點。李煜的【烏夜啼】中『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與詞句屬兄妹意境,異曲同工,但技巧上明顯被李清照超越了。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全是對偶句啊,淺白易懂,朗朗上口,比戀愛更和諧、比孤獨更抒情。我敢保證,李清照用的是宋朝的大白話,抒的是宋朝的普通情。寫出來的卻是千古絕唱。 ◎ 李亞偉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