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2月11日電(記者 賈思玉)『我已經是97歲的老人,很快就98歲,實際上我不認老。』蜚聲中外的國學泰斗饒宗頤教授,這天見到一眾老友、門人和記者,主動拿過話筒,以帶潮州口音的廣東話表達雄心壯志。『我記得劉海粟以90多歲高壽上黃山,我希望步他後塵,再去黃山!』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11日人頭濟濟,一方面慶祝饒教授新近分別出版學術編著一冊和書法結集一套,此外眾人也爲一個『好消息』而來。 『上個星期五,歷史悠久、聞名國際的法蘭西學院下屬的銘文與美文學院,開會通過了選舉饒宗頤教授爲該學院外籍院士。』『懸念』由港大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教授揭開。 李焯芬指出,『外籍院士』是法蘭西學院海外院士中的最高級別,在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的藝術文化界都是一件大事,饒教授是中國以及亞洲第一個獲頒該榮銜的漢學家。 同一場合,由饒宗頤主編、徐在國任副主編的【上博藏戰國楚竹書字彙】(安徽大學出版社於2012年10月出版)及其書法集【饒宗頤書道創作匯集】(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等於2012年12月出版)正式發布。 饒宗頤學術館學術部主任鄭煒明博士介紹說,早在上世紀50年代,饒公便留心楚簡帛書的出土和整理,並撰文研究,1985年曾與曾憲通教授合著【楚帛書】。至於2005年立項、歷時近8年完成的【字彙】一書,旨在爲文字學者、書法家提供一部可資檢閱的專業工具書。 『學藝雙攜』是饒公的一貫主張,除致力於文、史、哲、藝等領域的學術研究,他亦精通詩、書、畫、樂,其中書法自成『饒體』。『一套12冊的【饒宗頤書道創作匯集】就是「饒體」的大觀。』饒宗頤學術館藝術統籌主任鄧偉雄博士說。 據介紹,這套匯集所收的是饒宗頤從上世紀60年代至2012年創作的作品,約1680件。不僅有甲骨、金文、篆、隸、楷、行、草等各種書體,也收入了匾額、成扇、對聯及手卷等饒公多種形式的書法作品。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