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爲什麼稱公孫軒轅爲『黃帝』呢?這,也是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的。恩格斯曾經說過:『自然科學各個部門的順序的發展。首先是天文學――游牧民族和農業民族爲了定季節,就已經絕對需要它。』(【科學歷史摘要】)疑古派們所懷疑所否定的中國古史記述,則恰好與恩格斯的科學論述相印證,更與中國的考古發現相符合。現代考古已經證實,早在距今7000年左右的歷史上,華北乃至全國大部分地區,已普遍進入農耕時期;按中國的古史料記述,軒轅在建立國家制度之後,非常注重發展農業生產:他命羲、和占日,常儀占月,臾區占星氣,大撓造干支,容成造曆法,以『順天地之紀』,按天時,審地利,播種百穀草木,並教民節用水火材物。他還任命了專管土地種植之官,名日『后土』,大約相當於今世的農業部長吧?爲了表示對關係到人民生死存亡的農業生產的重視,以追求山川土地多產糧食。他還制冠冕,正服色,行封彈,『黃衣黃冠而祭』祖國的山河(【札記・郊特牲】),封禁山林等到自然資源,作有序的開發利用。正是由於軒轅重視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不僅使對天文氣象的觀察、曆法的制定,在中國的古代就有了很大的進步,同時也使得農業生產水平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正因爲如此,古史記載便稱軒轅『有土德之瑞』,『以土德而王』,以土地之黃色,稱軒轅爲『黃帝』,故,這『黃』近乎於諡號。倘若我們將『黃帝』這一稱呼的實際涵義完全用現代化的語言來進行表述的話,就應當這樣來解釋了:中國的古代史籍,之所以稱軒轅爲『黃帝』,因爲他是對中華民族發展農業生產做出了重大貢獻的第一任偉大領袖。黃河流域土地,其色爲黃,故稱這第一任國家領袖爲『黃帝』。 至於有些文章談到中國人爲什麼特別崇尚黃色、以黃爲貴的問題,我以爲這同樣與中華民族的實際形成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其一,是民族文化的形成和民族心理因素造成的。中華民族是以黃河流域爲中心而發展和形成的,這就自然而然地對世代養育自己的黃色土地有著無限的熱愛深情;中華民族是有著悠久的文明歷史的,因此就對自己的文明始祖軒轅黃帝充滿了由衷的敬仰,並爲此而感到驕傲。至今,『黃帝裔胄』、『黃帝的後代』、『黃帝子孫』這些提法,對海內外所有中國人,都有著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中國歷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農耕經濟生產,對於國計民生一直有著不容忽視的極重要作用,而黃色不僅與土地和歷史有著重要的聯繫,更重要的是,它象徵著金色的秋天,金色的收穫,黃金般的富足,故而崇愛黃色。 其二,是政治生活強制人們改變生活習慣,也在漫長的歷史中影響到人們的心理活動而造成的。歷史上的帝王們,爲了維護自己的封建統治和特權,引經據典,逐漸將黃色演變成爲權力和尊貴的一種象徵。我們在前邊已經提到,軒轅特別重視發展農業生產,除了派專人研究天文氣象、制定曆法,教民適時播種百穀外,還穿了象徵土地之色的黃衣黃冠遍祭山河土地,以祈求豐收。於是,後世的無論什麼人做了帝王,都依軒轅黃帝的故事,『數用五,服尚黃』,穿起黃龍袍,黃緞包玉璽,建黃瓦覆頂的宮殿以居。不然,就好像自己不夠『正統』,不是『以守神器』者。 後世的帝王們爲了顯示權威與尊貴,其花樣也就越搞越多:以黃金飾斧稱『黃鉞』,作爲皇權的象徵;掌百物以供天子的官署稱『黃門』;皇帝張榜於街用黃紙書寫,稱爲『黃榜』;宮廷中給帝王釀酒,用黃羅帕封口,稱作『黃封』;帝王所乘之車以黃繒飾其棚,謂之『黃屋』;帝都稱『黃圖』,宮廷禁門稱『黃闥』;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叫各州郡登記戶口,這戶口簿也稱之日『黃冊』;到了清代,連朝廷頒發的曆書也稱爲『黃曆』……帝王們穿黃、戴黃、用黃、稱黃,而老百姓則被禁止使用黃色之物。據王在【野客叢書】中說:『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黃袍,遂禁士庶不得服』。從那時起,因爲用黃色服飾而刀下做鬼的人,被誣以用黃色物圖謀不軌的文臣武將,恐怕是數也數不清了!這種長期封建歷史上帝王們壟斷黃色之物的使用以爲權力的象徵,自然亦給民族心理上留下了崇黃爲尊貴的痕跡。 歷史,就是這麼古怪:當初,軒轅黃帝爲生產、爲百姓的衣黃之舉,傳到後世,竟然一步一步地演變爲帝王們爲顯示皇權之尊的實際手段,甚至不惜爲此而殺人。倘若以後世帝王們的作爲,依他們這種作爲又是據軒轅黃帝穿黃衣戴黃冠而來去評價軒轅黃帝的功過,就似是而非,成爲謬誤了。 (作者:曲辰 原題:爲什麼史稱軒轅爲『黃帝』? 本文由國學復興文化論壇供稿 刊載本文只爲傳播信息,不代表本站認同其觀點) 來源: 中國網文化中國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