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古今中外的七賢崇拜:蘇格拉底入選"希臘七賢"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2-12-10 19:20| 發布者: 里人| 查看: 2033| 評論: 0|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前不久,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在河南的修武舉行了一次『竹林七賢』的國際學術研討會,『竹林七賢』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而且也是國際漢學界研究的對象。    魏晉年間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 ...
前不久,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在河南的修武舉行了一次『竹林七賢』的國際學術研討會,『竹林七賢』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而且也是國際漢學界研究的對象。 
  魏晉年間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七位名士成名年代比『建安七子』略晚,性格各異,大都『越名教而任自然』、『棄經典而尚老莊』。七賢中嵇康和阮籍的成就最高,他們的詩歌和音樂著作均被著名漢學家翟理斯、賴德烈、博樂山等翻譯成不同的文字,『竹林七賢』的思想也被宇文所安、侯思孟、高羅佩、馬瑞志等漢學家進行了廣泛的研究。
  研究歷史我們便會發現,七賢崇拜是一種世界性的文化現象。『七賢』最早見於【吉爾伽美什】。【吉爾伽美什】是目前已知的世界文學中最古老的英雄史詩,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在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中流傳,經過千百年的加工提煉,終於在古巴比倫王國時期(約公元前19世紀至前16世紀)用文字形式固定下來。在這部巨著中,有『七賢』給美索不達米亞七個城市帶來文明的記載。
  古希臘亦有七賢,他們是普林納的畢阿斯、斯巴達的契羅、羅得島的克萊俄布盧、科林斯的佩里安德、列斯保島的庇塔庫斯、還有雅典的梭倫和米利都的泰勒斯。現代人了解較多的只有立法者梭倫和哲學家泰勒斯兩人。梭倫,出生於公元前638年的雅典,死於前559年,是古代雅典的政治家、立法者和詩人,曾出任雅典城邦的第一任執政官,制定法律,進行改革,史稱『梭倫改革』。泰勒斯被認爲是西哲鼻祖式的大家,是梭倫同一時期的哲學家,他出生在小亞細亞西南海岸的米利都,早年是商人,曾遊歷巴比倫、埃及等地,學會了天文和幾何知識,創立了愛奧尼亞學派,通過自然現象去尋求真理。他認爲處處有生命和運動,並以水爲萬物的本源。泰勒斯在埃及時曾利用日影及比例關係算出金字塔的高。 
  但也有史書將泰勒斯與柏拉圖、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畢達格拉斯、歐幾里得、阿基米德並稱爲『希臘七賢』。
  在【漢藏史集】中有『吐蕃七賢臣事跡』的記載,記述了從雅礱部落到吐蕃王朝千年文明發展歷史中的七位賢臣。比如賢臣之一的茹勒傑,一生致力於農業發展,將草灘開墾爲農田,馴養牛羊家畜,倡導夏草冬儲,使吐蕃原始的生產方式得以改進。還有拉布果噶,大力提倡蓄湖積水、引導溪水灌溉農田,促使農作物產量提高。他們之中最有名的是吐彌・桑布扎,他是藏文的創始人,文字的運用,是吐蕃之所以爲吐蕃的根本所在,後人尊其爲吐蕃七賢之頂。縱觀整個吐蕃時代,對歷史作出巨大貢獻的遠不止七位良臣,『吐蕃七賢』是後世史學家特別篩選的,顯示出七賢崇拜的影響。
  在韓國的歷史上也有類似『竹林七賢』的存在。在高麗王朝時期,重文輕武,文武大臣之間矛盾很深,武人備受壓抑。1170年終於發生了武臣之亂,大肆殺戮文臣,不少有才能的文人被趕出政治舞台,他們只好組織成一些文人小團體,詩酒酬唱,發泄不滿,作消極反抗,『海左七賢』是其中影響最大的一個。
  在美國也有『建國七賢人』的說法,他們將富蘭克林、華盛頓、亞當斯、傑斐遜、傑伊、麥迪遜、漢密爾頓等對美國歷史影響深遠的偉大人物匯集在一起,並稱爲七賢。
  眾所周知,佛教亦有七賢之說。歷史學家陳寅恪曾指出『竹林七賢』並非真的有竹林存在,而是取天竺『竹林』之名,加於『七賢』之上,成爲『竹林七賢』。
  其實七賢崇拜只是七崇拜的一種表現形式,七崇拜更是一種世界性的文化現象。建立古巴比倫王國的閃米特人相信七曜皆神,對他們都加以崇奉,並確信他們輪流執政,主宰著人間的滄桑。於是,閃米特先人把對七星神的敬畏演化於他們古老的宗教中,他們造七座壇、獻七份祭禮、行七次叩拜之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漸漸地,『七』從他們虔誠的圖騰崇拜禮儀中抽象出來,成爲一個隆重的符號。『七』在聖經里是一個神秘的數字,上帝用七天創造了世界,在第七天造出人類,用亞當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人類有七罪七罰,撒旦的原身是七頭火龍。在佛教中昔日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打坐七七四十九天,終於參悟人的生老病死,參悟人生的規律。之後『七』就在佛教中廣爲應用。大家十分熟悉的孫悟空七七四十九天煉出火眼金睛,唐僧師徒歷經七七四十九難才取得真經。
  在中國遠古神話傳說和古史記載里,舜文化就有對數字七崇拜的特徵,【尚書・舜典】明確記有:『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一周七日的紀日方式早在周代就傳入了中國。在【周易】中亦有『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覆其道,七日來復』的記載。
  日本早在江戶時代就有以中國的『竹林七賢』爲體裁的繪畫作品,還有七賢嶺這樣的地名,中國的許多地方也有七賢鎮,可見無論時代怎樣變遷,人們對於他們的風骨還是充滿了嚮往。
  (楊 雪) 
來源:光明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